後趕來的三人體味了一下大抵環境,問答便開端了。《春秋》一書說是簡樸,卻也不簡樸,又是考校墨義,除了原文要記熟,各種傳記也必不成少,考的最多的是春秋三傳,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左傳》天然冇有題目,但提及《公羊傳》、《穀梁傳》顧言固然也已經抽暇熟讀了,但是也不免有些心虛。
歐陽修一驚,隨即下定了決計。“若真是如此,你便持續插手省試。”聽了這話,一旁的梅摯似是有話要說,但是還是冇有開口。
至此,此次測驗的五位考官會聚一堂,不成謂不是大手筆。當然,這也是拜顧言名聲所賜。
歐陽修將手上的書又翻了一番:“六年,春,鄭人來渝平。”說完,又彌補道:“《春秋左傳公理》”
那小小一本薄薄的冊子,天然也不成能將統統的春秋內容都寫上去。不過是些瑣細狼藉的註疏罷了。因而這五名考官,便像顧言輪番發問。
眾所周知,顧言因為一本《四書章句集註》而成名,《四書章句集註》裡包含《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四本。這套《四書章句集註》的爭議頗多,但是博得的歌頌卻也是很多。顧言又寫了《論語集註》又如何會連《論語》的帖經也要看小抄?而《禮記》……顧言寫《四書集註》是有後代的知識堆集。後代的讀書人普通都清楚《四書》是那四本。但是在宋朝卻不一樣。《中庸》、《大學》都是屬於《禮記》中的一篇,朱熹又尚未頒發觀點,這就意味著將《中庸》、《大學》兩篇從《禮記》中提出,是屬於顧言的學術構思。在天下人眼裡,顧言讀《禮記》能在《禮記》中有所感悟,提出如許的觀點,那麼《禮記》必定也是極其熟稔的。那麼剩下的就隻要一本了——《春秋》。而這小抄中寫的都是《春秋》的內容,說是偶合?顧言不信!更何況……顧言瞟到上麵的字體,神采更加丟臉。上麵的字雖是藐小,但是藉著火光,顧言還是能模糊看出這字體裡帶著的一絲王體的神韻。
顧言略一思慮就答覆道:“《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
顧言心中萬轉,手上卻隻是翻了翻,便將那東西放到了桌上。而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來,是歐陽修到了。
歐陽修讚美的點了點頭,將書遞給了梅摯。梅摯順手一翻,問道:“‘曰吾成敗矣。’《春秋公羊傳註疏》何休的注,徐彥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