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心下有些迷惑地到了祖母所居的永寧居,雅靜的房屋掩映於幾株古桑之間,枝柯蔭簷,初春季氣,桑枝上才隻發了一粒粒帶著乳白薄絨的藐小葉苞兒,但已見春意漸侵。
“此事,鄧氏應不得。”十二歲的少女,語聲明潤入耳,字字清楚“既行犯禁之事,又從中攫取暴利,一旦沾了手,自此便算是與竇氏同流合汙了。”
她的語聲清澈入耳,也極安靜:“前車既覆,後車當鑒。而現在的竇氏,可冇有半點取法先賢的意義呢。”
父親早已回了西羌任上,現在家中一應事件都是祖母主理,本日令她疇昔……莫非是有甚麼要事?
…………
鄧訓聽罷,心底裡已是訝異不已……昨夜裡,他同府上幕僚計畫了很久,那些個智囊們亦首推這個彆例。
――如果端莊的買賣,為何不走平常門路,要他這個校尉特批符信?恐怕,做的是些見不得光的買賣。
這日,她正跽坐在書房中,捧著一卷《淮南子》看得正酣,卻見祖母身邊的侍婢嘉平規行矩步進了屋,執禮下拜後,道老夫人喚她疇昔敘話。
現在這般的樣貌,這等的婦工,再及鄧氏嫡長女的身份,定能在京中議一門好親。老夫人方纔提及阿綏的生辰,是終究籌算提這茬兒罷?
“而自前漢建國至今,掌權的外戚又都了局如何?建國高祖時的呂氏、宣帝時的霍氏,哪一個不是被誅了闔族,子孫斷絕?”
“那,竇家許瞭如何的酬謝?”鄧綏聞言,眸光也沉凝了很多,思忖了一瞬後,問父親道。
竇憲與其弟竇固、竇景等各回封地,後他殺。其親信郭璜、郭舉、鄧疊等皆下獄死。
外戚之亂安定以後,終究繼掌大權的少年天子開端動手清除朝廷,而後拔擢賢達,遴選才俊,朝野高低漸趨腐敗。
“而我鄧氏,也不必是以汙了手”
阿騭阿誰孩子,純孝渾厚,和睦姊妹,實在是個好孩子,好兄長……但,資質平平,待本身百年以後,何故支撐鄧氏門庭?
“為父自不會應,隻是……此事恐怕頗難措置。”鄧訓眉間皺痕有如刀刻,眸子裡儘是沉凝之色--他天然不會行此瀆職之事,但如果以開罪了竇氏,結果亦是堪虞。
鄧訓萬分不測埠看向劈麵溫馨地跽坐於葦蓆上的女兒……有計可施?不過是個孩子呢,當真能有甚麼可行的體例麼?
待進了門,鄧綏才發明,母親陰氏竟就坐在祖母右下首,她心下的迷惑不由更重了幾分――看模樣,定然是有甚麼要事,且……與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