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鄉間人推著一車梨到街上賣。因梨的味道苦澀,他要價很高。這時,有一個頭戴破頭巾、身穿古道袍的羽士,在車前請鄉間人恩賜他一個梨。鄉間人嗬叱他,他卻不走,鄉間人更加惱火,大聲地叱罵。羽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貧道隻是請你恩賜一個給我,這對於你也不算甚麼大的喪失,你不給倒也算了,何必發這麼大的脾氣?”中間圍觀的人也勸鄉間人挑個最差的梨給羽士,打發他走算了。而鄉間人卻果斷不肯。
出處:《聊齋誌異》
肚大能容,容天下兵器,構思獨特。多少才俊,雖胸藏三千甲兵,但樹大招風,功高遭嫉,古今如此。
肚中飛兵器
既而旨酒散馥,熱炙騰熏,皆自壁中通報而出,座客無不駭異。亭故背湖水,每六月時,荷花數十頃,一望無邊。宴時方淩冬,窗外茫茫,唯有煙綠。一官偶歎曰:“這天佳集,可惜無蓮花裝點!”眾俱唯唯。少頃,一青衣吏奔白:“荷葉滿塘矣!”一座皆驚。推窗眺矚,果見彌望菁蔥,間以菡萏。轉刹時,萬枝千朵,一齊都開,朔風吹麵,荷香沁腦。群覺得異。遣吏人盪舟采蓮,遙見吏人入花深處,少間返棹,素手來見。官詰之,吏曰:“小人乘舟去,見花在遠際,漸至北岸,又轉遙遙在南蕩中。”道人笑曰:“此幻境之空花耳。”無何,酒闌,荷亦乾枯,北風驟起,摧折荷蓋,無複存矣。
羽士變戲法時,鄉間人也雜在人群中伸著脖子諦視旁觀,忘了賣梨。比及羽士走後,回顧車中,梨子已空。他才覺悟過來,剛纔羽士分給大師吃的,滿是本身的梨子。細看車上還喪失了把手,上麵有新的斷痕。他非常氣憤,倉猝去追羽士。轉過牆角,隻見車把丟在牆下,才明白羽士所砍的樹乾,就是這個。這時,羽士已不知去處。此事成為滿販子民的一個笑柄。
有村夫貨梨於市,頗甘芳,價騰貴。有羽士破巾絮衣丐於車前,村夫咄之亦不去,村夫怒,加以叱罵。羽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村夫執不肯。
典範溯源
縉紳家聞其異,招與遊,今厥後往鄉先生門。司、道俱耳其名,每宴集,必以道人從。一日,道人請於水麵亭報諸憲之飲。至期,各於案頭得道人速帖,亦不知所由至。諸官赴宴所,道人傴僂出迎。既入,則空亭寂然,幾榻未設,或疑其妄。道人啟官宰曰:“貧道無僮仆,煩借諸扈從,少代馳驅。”官共諾之。道人於壁上繪雙扉,以手撾之。內有應門者,振管而啟。共趨覘望,則見憧憧者來往於中,屏幔床幾,亦複都有。即有人一一傳送門外,道性命吏胥輩接列亭中,且囑勿與渾家交語。兩相授受,唯顧而笑。瞬息,陳列滿亭,窮極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