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半月,張力竭矣,而吳之酒饌甚豐。張遂起貪念,整天嬲其設席。吳作仆人,亦無吝色。如是者月餘,吳忽不至。時遇黴雨,伸開箱曬衣,則全箱空矣,中書一賬,並質錢帖數紙:“某日雞魚多少,某日蔬果多少。”皆典張之衣服而用之,筆筆辭退,不空設一席,不妄消一文。
大話歪批
先母張太夫人,嘗雇一張媼司爨,房隱士也,居西山深處。言其鄉有極貧棄家尋食者,素未出外,行半日則迷路。石徑崎嶇,雲陰暗淡,莫知所適,姑坐枯樹下,俟天明辨南北。忽一人自林中出,三四人隨之,並猙獰偉岸,有異凡人。心知非山靈,即妖魅,度不能隱避,乃投身叩拜,泣訴所苦。其人惻然曰:爾勿怖,不害汝也。我是神虎,今為諸虎配食料,待虎食人,爾收其衣物,即自活矣。因引至一處,激然長嘯,眾虎岔集,其人舉手批示,語啁哳不成辨。俄俱散去,獨一虎留伏叢莽間。俄有荷擔度林者,虎躍起欲搏,忽避易而退。
出處:《子不語》
第二章舉頭三尺有神明:警世果報篇 (5)
出處:《閱微草堂條記》
張到市場為他的老友買棺材,籌辦入殮帶回故鄉。棺材店的老闆一口棺材索價兩千文錢,二人談妥了。這時,櫃檯旁坐著的一個老頭起家反對,說少於四千不賣。
張一貫貧困,才氣有限,他萬般無法,隻好到郊野亂轉,排解沉悶。這時,又有一個老頭呈現了。他身穿藍袍,一臉白鬍子,笑著問:“你是阿誰要買棺材的人嗎?”
桐城張、徐二友,貿易江西。行至廣信,徐卒於店樓,張入市買棺為殮。棺店東人索價二千文,買賣成矣。櫃旁坐一白叟遮攔之,必須四千。張忿而歸。
少頃,一婦人至,乃搏食之,撿其衣帶,得數金,取以付之,且告曰:虎不食人,唯食禽獸。其食人者,人而禽獸者耳。大略人天良未泯者,其頂上必有靈光,虎見之即避;其天良澌滅者,靈光全息,與禽獸無異,虎乃得而食之。頃前一男人凶暴無人理,然攘奪所得,猶恤其寡嫂孤侄,使不溫飽,以是一念,靈光煜煜如彈丸,故虎不敢食。後一婦人,棄其夫而私嫁,尤虐其前妻之子,身無完膚。更盜後夫之金,以貽前夫之女,即懷中所攜是也。以是諸惡,靈光消儘,虎視之非複人身,故為所啖爾。今得遇我,亦以善事繼母,輟老婆之食以養,頂上靈光高尺許,故我得而誘之,非以爾叩拜求哀也。勉修善業,當另有後福。因唆使歸路,越一日夜,得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