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示者 參戰人數 軍團 其他設備中國 八路軍帶領人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 20多萬人 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0師(決死第2、第4縱隊),66個團,共105個團 ―日本 日本華北方麵軍和偽軍 15萬人 3個師的全數,2個師得各2個團,5個獨立混成旅全數、4個獨立混成旅的2個營、1個馬隊旅的2個營 飛機150架
◇作戰氣力◇
王政柱話音未落,左權參謀長搶先說:“好!這是百團大戰,作戰科要細心把數字查對一下。”彭德懷定性地說:“不管一百零幾個團,此次戰役,就叫做百團大戰好了。”
厥後為擴大戰果,9月16日,八路軍總部收回第二階段作戰號令,要求各軍隊持續粉碎日軍的交通線,摧毀深切抗日按照地內的日偽軍據點。
在掃蕩中,日軍實施了所謂的“燼滅作戰”。“燼滅”,就是燒儘滅儘,燒光撲滅的意義,這也就是凡是所說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以後,顛末量方麵的周到研討和經心的策劃,一個出奇製勝的作戰打算就如許產生了。
1940年8月20日,這是中國抗日戰役汗青風雲中一個特彆的日子。這一天早晨,在晉察冀軍區火線批示所駐地一個叫洪河漕的小山村,在120師火線批示所駐地興縣蔡家崖小院裡正處在大戰前的嚴峻氛圍中。22時整,各兵團遵循同一的規定建議打擊。
據掃蕩後的統計,僅就易縣六個區,被燒房屋達2200多間。八路軍主力軍隊和遊擊軍隊一向在各地尋覓著戰機,持續不竭地打擊日軍。
千裡戰線,百團反擊
最後,在八路軍軍民的英勇打擊下,打擊邊區本地的日軍到11月尾終究開端撤離,至此,威震國表裡的百團大戰也悄悄落下了帷幕。
1939年12月的一天,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收到來自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等人發來的一份絕密電報。電報說:“敵比來修路的目標同疇昔分歧……一是以深溝高壘連接堡壘,把按照地光複的井陘煤礦劃成不能相互聯絡,不能停止援助的伶仃的小塊,便於敵軍逐次分區搜剿。第二種修法是汽車路的聯絡向外連築,仇敵的汽車在路上不竭活動,反對我軍出入其圈內。”
在德、意法西斯橫行歐洲之際,日本當時籌辦通過打通平漢路停止南下,實施所謂的“南進”政策。而日本對百姓黨則實施“雙規”政策,一方麵在政治上采納誘降的政策,另一方麵在軍事上持續向百姓黨施加壓力,揚言要兵分三路向蔣介石的火線停止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