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8.中日百團大戰〈1940〉――千裡沃野上的搏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9月2日,日軍合擊正太鐵路南側的安豐、馬坊地區的第129師。該師以4個團的兵力英勇停止抗擊,打死打傷日軍200多人。9月6日,第129師第386旅和決死隊第1縱隊各兩個團,於榆社西北雙峰地區包抄了日軍1個營,擊斃400多人,突破了日軍的合擊。

批示者 參戰人數 軍團 其他設備中國 八路軍帶領人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 20多萬人 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0師(決死第2、第4縱隊),66個團,共105個團 ―日本 日本華北方麵軍和偽軍 15萬人 3個師的全數,2個師得各2個團,5個獨立混成旅全數、4個獨立混成旅的2個營、1個馬隊旅的2個營 飛機150架

在掃蕩中,日軍實施了所謂的“燼滅作戰”。“燼滅”,就是燒儘滅儘,燒光撲滅的意義,這也就是凡是所說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在德、意法西斯橫行歐洲之際,日本當時籌辦通過打通平漢路停止南下,實施所謂的“南進”政策。而日本對百姓黨則實施“雙規”政策,一方麵在政治上采納誘降的政策,另一方麵在軍事上持續向百姓黨施加壓力,揚言要兵分三路向蔣介石的火線停止打擊。

8月25今後,日軍籌辦從白晉鐵路、同蒲鐵路南段抽調第36、第37、第41師各一部,共同獨立混成第4、第9旅向第129師停止反擊;從冀中、冀南抽調約5000人的兵力,共同獨立混成第8旅向晉察冀軍區軍隊反擊。

通過一個半月接連不竭地破襲戰,使華北的日軍極其震驚,一度墮入混亂的狀況。日軍為了挽救局勢,因而決定急調華北境內的統統能夠調遣的兵力,對八路軍停止猖獗的抨擊,第三階段,也就是掃蕩與反掃蕩的鬥爭開端了。

彭德懷在關家堖火線的炮團哨所察看敵情

據掃蕩後的統計,僅就易縣六個區,被燒房屋達2200多間。八路軍主力軍隊和遊擊軍隊一向在各地尋覓著戰機,持續不竭地打擊日軍。

“三光”即燒光、殺光、搶光。日本在侵華期間,日本侵犯者對八路軍的敵後抗戰活潑的華北地區始終找不到對於八路軍的有效體例,而日軍在八路軍的遍及打擊下不竭遭遭到龐大的喪失,這統統都極大地擺盪了日軍的殖民統治並管束著其兵力的調劑利用為了毀滅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抗日武裝力量,為此對抗日按照地停止了猖獗的掃蕩。1940年今後,這類掃蕩變得更加頻繁和酷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