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5.菲島空戰〈1940〉――日軍空襲菲律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2月12日,第16師木村支隊,約莫2500人在呂宋島南部的黎牙實比停止登岸,占據機場以後還進一步擴大了戰果。到了17日,美軍僅剩下的17架B―17轟炸機撤到澳大利亞。至此,日軍完整把握了製海和製空權。

到了3月中旬,麥克阿瑟開端轉赴澳大利亞,留守的美菲軍由溫賴特少將批示。

美菲軍隊 ― 250多架 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

值得光榮的是,當時美國的亞洲艦隊根基兵力駐紮在菲律賓南部基地從而得以倖免。當天,日軍一部開端攻占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在日軍獲得了製空權以後,又乘呂宋地區幾近冇有甚麼艦隊,因而就當即派先遣軍隊第48師田中支隊和菅野支隊,約莫4000人,從12月10日開端彆離在呂宋島北部的阿帕裡和維甘停止登岸作戰,並且還占據了機場。

到了1月尾,日軍傷亡過於嚴峻而喪失了進犯力,最後被迫轉入防備,戰局也一度墮入到了一種膠著狀況。

在此次戰役中,日軍死傷了約莫1.4萬人,喪失飛機80多架、艦船4艘;擊毀了美菲軍飛機250多架、各型作戰艦艇8艘、商船26艘,而菲律賓的喪失,也讓美軍在承平洋的計謀態勢產生了急劇的惡化。

日軍陸水兵航空兵的突襲行動

到了26日,呂宋島的守軍受命撤往巴丹半島預先設置的陣地和科雷希多島,籌辦與日軍停止耐久的抵當。與此同時,日軍從南北兩麵同時進逼馬尼拉,但詭計堵截美菲軍的撤退門路,但是目標冇有達到。

第二年的1月2日,日軍占據了馬尼拉,並以一部兵力占據甲米地和八打雁。至此,日軍的首要目標已經達到。以後,日軍又在棉蘭老島和霍洛島停止了登岸,而呂宋島上的美菲軍隊約莫79500人開端撤向巴丹半島。

5月2日,日軍籌辦對該島停止大範圍的火力打擊。5月5日,在火炮的保護下,日軍分擺佈兩路停止登岸,對島上的要塞建議了打擊,當時1.5萬名美菲軍依托坑道工事停止固執的抗擊,並且還構造敢死隊展開白刃戰。

4月3日,日軍以第4師、第65旅作為主力對巴丹半島再一次建議打擊,兩邊在叢林中停止了一場決死鬥爭。美菲軍不但冇有援兵並且還貧乏補給,就如許,在日軍狠惡的進犯下,巴丹半島守軍7.5萬人於4月9日投降。

以後,美軍又在呂宋島和其他島嶼長停止了毀滅島上南北兩部日軍伶仃個人的戰役行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