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煙記憶:軍事迷必知的60場經典戰役_2.奇襲鬆山〈1938〉――中國空軍精心策劃的空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更何況鬆山機場處於群山環繞當中,地形埋冇,防衛森嚴。轟炸機在如許的環境下履行轟炸任務是很輕易產生不測的。但是,蘇聯的“飛虎隊”並冇有膽怯,波留寧上尉更是感覺這個風險值得一試。因為,蘇聯飛翔員對貧乏戰役機護航的強行轟炸早就習覺得常,並且“圖波列夫”SB 轟炸機的速率上風還是非常較著的。

台北鬆山機場

奇襲鬆山軍事力量對比及喪失環境

顛末數小時的飛翔,台灣海岸線模糊可見,機隊沿台東山脈南飛。厚厚的雲層讓波留寧上尉非常擔憂。因為要想在如許的能見度下做到精確轟炸,就必須冒險在山區降落高度。

飛機 兵器設備 職員 飛機

在以後召開的作戰集會上,中隊領航員菲德魯克大膽提出了詳細的計劃,轟炸機群在4000~4800米高空飛翔如許便能夠增大航程,機群從北麵超出台灣,再向南降落至3600米空域,埋冇臨空轟炸,順勢便可折返大陸。

是台灣交通部分民用航空局台北國際航空站與台灣“國防部”空軍鬆山基地共享的中型機場,位於台北市鬆山區敦化北路末端,由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與郊區相隔。因為位於台北市鬆山區,台北鬆山機場又通稱為鬆山機場或台北機場。因為夏季暴風雨或是颱風的影響,鬆山機場在夏季的午後很輕易構成氛圍對流,較低的雲層常影響飛翔。

參戰環境 喪失環境

在1938年2月初,日軍為了聲援上海四周的軍隊,調派了多量戰機進駐台北的鬆山機場。在當時,勢單力薄的中國空軍能夠苦苦支撐戰局已經非常不輕易了,長間隔飛翔去奔襲鬆山機場更是無從談起。在無法之下,蔣介石隻好向蘇聯的“飛虎隊”乞助。

2月22日,蘇聯“飛虎隊”轟炸機中隊長波留寧上尉接到了告急任務:“次日對台北鬆山機場停止轟炸。此次轟炸冇有戰役機護航,要求挑選最短的航程,返航時在福州加油。”

就在7個小時以後,轟炸機群連續返回到了漢口機場。這個時候天氣已暗。冇過量久,四周的老百姓就曉得了蘇聯“飛虎隊”長途去轟炸台北鬆山機場,並且還獲得了光輝戰果的動靜。

“我們已靠近目標,等候號令,上尉同道。”機隊的領航員這個時候已經肯定了目標方位。俄然間,波留寧上尉發明雲層之間有一處空地。因而他當即收回指令:轟炸機敏捷衝出,減速籌辦爬升。

就如許,第一批炸彈非常精準地落入到了機場中心,爆炸聲撼動了全部基地。當時有幾架日本的戰役機企圖掙紮著滑跑騰飛,但是卻被四濺的飛機碎片打個正著。接著,油庫也產生了爆炸,火柱沖天而起,機場四周到處都覆蓋在黑煙與火光當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