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遺夢_資料五 豐臣秀長簡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天正十五年(1587年),九州征討,秀長擔負彆動隊日向國方麵總司令。包抄了同耳川之戰的高城,4月17日島津忠鄰夜襲了宮部繼潤的軍隊,並且島津義弘率救兵突擊(根白板之戰)。在宮部繼潤抗戰的期間,藤堂高虎、黑田孝高、戶川達安等將結合反擊,島津軍敗北是以撤回薩摩國。以後,島津家久為了媾和而拜候秀長,日向方麵的進軍結束。同年八月,秀長因為立下功勞,而從二位大納言,因此厥後的人多稱秀長為大和大納言。

天正十三年(1585年)六月,四國征討秀長作為秀吉的代理,擔負兵力超越十萬人的軍隊總司令。但是,長宗我部氏抵擋狠惡,且因為毛利氏和宇喜多氏的結合軍遲來,因而有人建議秀長向秀吉聲援。而秀長送出的手劄(四國禦發向事)被以為是現存少量的秀長的手劄之一。

天正十二年(1584年),秀吉與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雄的聯軍產生戰事(小牧悠長手之戰)。秀長進軍守山,監督織田信雄。以後,外甥羽柴秀次(姊阿智之宗子)因為戰事得勝而被秀吉斥責,此事非常馳名。同年六月的時候,長秀將名字改成秀長。而後,秀吉遠征秀長也有隨軍,四國征討也有立下軍功,而秀長也極力於答覆秀吉對秀次的信賴。

豐臣秀長(1540年—1591年),豐臣秀吉之弟,父親是築阿彌,彆的一種說法是其父和秀吉同是木下彌右衛門,母親是大政所阿仲,乳名小一郎、小竹。最後名為羽柴秀長,天正12年(1584年)時,改名為豐臣秀長。天正13年(1585年)領大和國的郡山城,成為110萬石的大名。天正15年(1587年)時任大納言,是以被稱為大和大納言。他是兄長秀吉的擺佈手,在文武兩麵都非常活潑,對秀吉同一天下也有極大的進獻。秀長的脾氣溫厚,一向擔負幫助兄長的這個職務,很多諸侯也很依托這小我格高貴的人。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織田信長因為部下明智光秀的背叛而死於京都本能寺(本能寺之變),享年四十九歲。秀吉從備中國高鬆城急返,六月十三日,與明智軍戰於山崎(山崎會戰)。此時,秀長和黑田孝高一同守備天王山。同天,明智光秀敗北他殺而死(一說為土民所殺)。同年,秀長任從五位下美濃守。

秀長身後三年,文祿三年(1594年),秀保病故,隻要十六歲,冇有子嗣,大和豐臣家斷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