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龜4年(1573年),織田信長與將軍足利義昭正式分裂,信長強攻幕府地點的二條禦所,拘繫義昭,將其放逐至河內國若江城,並建立安土城。室町幕府宣佈滅亡。日本戰國期間前一百年的室町期間在此劃下句點,日本進入安土桃山期間。
開戰之初,以石田三成為本色帶領(名義上的統帥則為毛利輝元)的西軍守勢淩厲,打得以德川家康為帶領的東軍喘不過氣來。但是到了約莫中午時分,家康命令以火槍隊向其事前已拉攏、但是在疆場上按兵不動的的西軍大將小早川秀秋射擊,迫使他與吉川廣家等西軍大將陣前背叛,直逼西軍主陣。至此戰況急轉直下,西軍從稍占上風轉為完整潰敗。在日落之前,這場大戰便以東軍大勝告終。幾天後,石田三成被捕,他與小西行長以及安國寺惠瓊三人作為首要戰犯被處決,德川家康本色上代替了豐臣氏的政權。
慶長3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其季子豐臣秀賴繼任家督,整日本頓時墮入混亂。自朝鮮半島撤兵返國的豐臣氏諸將因為各自好處的題目,對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推行大表不滿,乃至試圖起兵暗害。另一方麵,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私結諸侯,肆意分封領地,激起其他四位大老的不滿。慶長4年(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影響力的前田利家病逝,豐臣家臣與德川家康乾係敏捷惡化。慶長4年(1600年),也就是秀吉身後兩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景勝家老直江兼續的訴狀《直江狀》,起兵征討上杉景勝,是為會津撻伐。
永祿13年(1570年),將軍足利義昭因不滿織田信長疏忽幕府權威的態度,暗中與本願寺顯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淺井長政、三好三人眾以及朝倉義景等大名聯盟,構成所謂的“信長包抄網”,尋求結合對抗並毀滅織田信長。元龜2年(1571年),信長以比睿山延曆寺包庇與其敵對之淺井、朝倉兩大名,殺入山中將比睿山延暦寺焚燬,此舉引來武田信玄等人之攻訐,這是信長生前引來較大爭議的事件之一。元龜4年(1573年),武田信玄策動軍隊攻打德川家康的按照地遠江國、三河國,以圖進京,並在三方原之戰中擊敗德川、織田聯軍。次年5月,武田信玄於信濃國駒場病故,死前決定擔當人是其孫武田信勝,並由信勝之父武田勝賴擔負陣代(監護人)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