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元_第四十四章 淮左名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裡就是有錢家少爺的銷金窟,君不見畫鼓清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樓。城西高屋如鱗起,還是淮南第一州。

有錢人,真會享用,這的確就像是當代的有錢人,開著遊艇,帶著一群隻穿比基尼的美女,到海上縱情享用。

兩岸都是鬱鬱蔥蔥的柳樹,萬條垂下綠絲絛,一派朝氣盎然的氣象,遠處一座高高的寶塔聳峙,尖尖的塔尖直刺雲霄。

設備這些兵器,是要花銀子的,並且,想要大量的設備,那就需求很多的銀子,冇有錢,甚麼也乾不成。

一個窮光蛋,卻在惦記取吃大餐,這不是讓人笑話嗎?

“嗯,曉得了,叮嚀大師,做登陸前的籌辦。”張陽說道。

杜郎俊賞,算現在、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密意。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張陽扭頭看了一眼,是四弟士信。他那機警的眼睛,已經在河岸上掃視很多遍了。

在揚州城裡,鹽商是一個特彆的群體,因為官府設置了兩淮鹽運司鹽運使,這裡是全部江南臨海鹽場合產官鹽發賣的集合地,皖、鄂、湘、贛等地的食鹽,都是通過這裡轉運的,鹽商們通過買賣鹽,已經成了全部社會一個特彆的群體。

此次去的是揚州,自從張陽成為張九四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運鹽來到這麼遠的處所。

張陽抬開端來,目光望著悠遠的天涯。

淮左名都的揚州是江南的多數會,天然不是興化,高郵,泰州這些小處所能夠比的,縱觀天下,恐怕比多數還要繁華,無他,隻因這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關鍵,縱橫交叉的水路,讓這裡成了一個交通關鍵。自從兩淮鹽運司鹽運使設立在了揚州以後,揚州變得更加熱烈了,南來北往的鹽商們,都會聚在這裡,這裡的鹽產量占全部元朝的三分之一,鹽課支出占全部元朝年支出的百分之二十多,是元朝首要的財務支出之一。

前麵不遠處的船埠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船,船帆早已放下,但是大部分的船上,桅杆頂端還飄著小旌旗,旌旗上的字固然看不清,但不消說,必定是個“鹽”字。鹽船的標記,太較著了。

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當時揚州的風景,必然美不堪收,現在固然已經是隆冬,桃花謝了春紅,太倉促,但仍然是青山綠水,碧波泛動,江南水鄉,那特有的和順之鄉。

畫棟朝飛南撫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人生對勁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