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揚州越來越近,江麵上的船也越來越多了,大部分都是鹽船,偶爾另有兩淮鹽運司的巡查船,在江麵上來回穿越,他們的首要職責,就是抽查這些鹽船,看是否有違規照顧私鹽的,隻要查到,不是當場正法,那也得被在牢裡關幾年了。
一刹時,張陽彷彿有一種錯覺,本身彷彿不是一個寒微的運鹽工,而是這艘船上,坐著的正在喝酒的阿誰男人,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賞識著才子的歌聲與跳舞,人生至此,夫複何求!
在揚州城裡,鹽商是一個特彆的群體,因為官府設置了兩淮鹽運司鹽運使,這裡是全部江南臨海鹽場合產官鹽發賣的集合地,皖、鄂、湘、贛等地的食鹽,都是通過這裡轉運的,鹽商們通過買賣鹽,已經成了全部社會一個特彆的群體。
隻見船頭高挑,樓棟豪華,大紅朱漆,掛滿了粉色的花簾。
有錢人,真會享用,這的確就像是當代的有錢人,開著遊艇,帶著一群隻穿比基尼的美女,到海上縱情享用。
張陽扭頭看了一眼,是四弟士信。他那機警的眼睛,已經在河岸上掃視很多遍了。
此次來揚州,很首要的一個目標,就是在揚州城找到本身多量精鹽的賣主,跟著本身精鹽提純的範圍化,高郵四周的地區很快就會飽和,畢竟能吃得起精鹽的大戶就那麼多,給本身的精鹽多一條銷路,本身就多了一條贏利的渠道。
靠近揚州城,兩邊的各種亭閣,畫樓,多不堪數,偶爾還會飄來伴跟著古箏的風騷雅唱。
杜郎俊賞,算現在、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密意。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以是,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鋪一條門路,讓我們的精鹽買賣,敏捷地做大,做強,占據市場,賺取大把的銀子。”張陽說道。
畫棟朝飛南撫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人生對勁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但仍然有人在乾,此中的利潤太豐富了,海水就在那邊,不煮白不煮,貧苦的老百姓,也就是通過偷偷煮點海鹽,才氣不被餓死。
“嗯,曉得了,叮嚀大師,做登陸前的籌辦。”張陽說道。
這裡自古就是青樓的絕佳地點,大大小小的院子多不堪數,多少才子貴族,流連於和順鄉裡,夜夜歌樂。雖說到處都在動亂,但是並不打攪名流才子的風花雪月。
前麵不遠處的船埠上,停滿了密密麻麻的船,船帆早已放下,但是大部分的船上,桅杆頂端還飄著小旌旗,旌旗上的字固然看不清,但不消說,必定是個“鹽”字。鹽船的標記,太較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