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很歡暢,原來老店東指給他的那座山嶽,恰是剛纔他在石橋上旁觀並相中的修行地點。
修行者躍下台階,忽見劈麵洞壁上刻著一首長詩,筆跡工緻,蒼勁矗立,修行者趕緊讀道:
深秘之處靈安閒,
修行者登上虎嘯峰,四下刺看望覓,公然找到了一處山洞,這山洞洞口的形狀,就像一隻伸開的巨型虎口,洞口上怪石高懸,上麵崖柏矗立,遠看好似虎口的兩排齒牙、並且獠牙俱全。修行者向洞裡走,看到洞內非常寬廠通風,再向裡走,發明一座約有兩米高的石台,修行者縱身一躍,身輕如燕登上石台,石台約有四五平方米,上麵鋪著厚厚的草,修行者想,這上麵必然是人歇息的處所。
(下文待續)
嚴柏崖考慮一下說:`好,能夠,到時由你和嚴鬆子一起去請。’
修行者明白這是宋朝高僧釋道衝的禪悟詩句。看完這首詩,修行者當即膜拜,大聲大謝當代高僧的大觀密義。
文生持續講《菩薩莊》的故事:
嚴吉問:`嚴鬆子,老爺子起來了嗎?’
……
嚴鬆子想了想說:`長輩有個設法,你們的孫兒,我兒子嚴武前段時候請了個徒弟習武,但我看那人不過是花拳繡腿,並且一心想貪取我們莊的金子,有次喝酒還說甚麼要找外人來弄出些去,我看他很不成靠,就想換了他,將他撚出山外……’
`正起著呢,裡邊坐。’叫嚴鬆子的中年人把嚴吉讓進了客堂,客堂劈麵上方掛著觀音菩薩的畫像,兩旁是春聯,右聯上寫道:觀音大士慈悲為懷度眾生,左聯為:觀萬相觀世態炎涼觀安閒。菩薩像前是一張八仙桌,兩把太師椅,條幾花架各配套工藝一應俱全。客堂的兩旁各有一配房。東配房布簾高掛,嚴鬆子出來通報一聲,就見門簾一挑,健步走出一名精氣神實足的老者。
寂心孤麵伴青燈,
修行者看了深躬一禮,自語道:`長輩忸捏。’
聽了老店東的一席話,修行者深躬一禮道:
`多謝老店東的指教。’
接著老店東引修行者來到店外,指給他看那座虎嘯峰。
統統音聲相,是人聽一耳。我圓通大士,唯以眼而聽。非物以眼聽,六根互為用。當其互用時,根境不相雜。比方帝珠網,交光相融攝。即此融攝相,各各住自位。以此三味力,普施於統統。俾不離聲音,透出聲音海。眼處若聞聲,耳處得擺脫。共證十方空,同名觀安閒。我作如是讚,定招妄言罪。即招妄言罪,畫者亦是妄。畫者便是妄,此相非實在。於非實在處,此相常現前。應作照實觀,是真法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