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鼎1617_第二十七章 兩白帶來的又一白(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幾輛牛車滿載著甘蔗渣向著四周的釀酒作坊緩緩行去,在牛鈴聲中,守漢一行人安步以當車一樣緩緩的向著守備府方向走去,人群中,幾個管事鎮靜的群情著應當如何將收買的稻穀運往各處換回榨坊急需的甘蔗。但是人群當中,也有例外。

19世紀蒸汽榨糖廠出來之前,機器製糖廠普通年產量是白糖100包,遵循現在的國際標準1包是100公斤。產100公斤糖的話,起碼需求1噸甘蔗纔夠,而甘蔗(糖蔗)的畝產卻並不太高。廣西的桂糖11號糖蔗的均勻畝產也不過5.8噸擺佈,這個期間的畝產估計也就一半多一點,撐死不過3噸。如果要達到一個榨季出產一萬公斤,也就是十噸白糖的標準的話,起碼需求100噸甘蔗,也就是起碼三四百畝全數產量,本身還要承擔運輸。

一個年青的管事,嘴唇不斷地翕動,彷彿在冷靜的計算著甚麼,俄然,他臉上神采必然,牙齒咬住了薄薄的嘴唇,彷彿是下了甚麼決計,快步走到行列中心,噗通一聲,跪倒在守漢麵前。

“東翁,可知夏季一場風災,涉及範圍?”

這就是雷明生在守漢的原始過濾法開導下,提出的活姓炭過濾法。這個工藝,在精鹽出產上,為守漢賺取了大把的銀錢,現在,它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難怪守漢焦急,他的海鹽加工提純工藝,完整能夠略加變動,變成白糖加工工藝,通度日姓炭來進步產品的附加值。要曉得,這個期間的紅糖但是比白糖便宜很多。

此是後話,略去不表。

進了臘月,守漢治下的鴻基港分外繁忙起來,大大小小的海船滿載著稻米,分頭向著欽州廉州、雷州半島、瓊州府、以及更加悠遠的琉球解纜,前去買賣甘蔗和粗糖。

守漢的話很安靜,腔調很暖和,但是卻淩然不成變動。

伴跟著工頭的一聲聲號令,幾個官奴將池子的閘板緩緩提起,讓溶解充分的糖水通過填塞著柴炭包的陶瓷管道。

“門生願隨驥尾。”

又有幾個官奴,兩兩一組,手持龐大的濾網,將濾網放到池中,觸到池底,謹慎翼翼的通過手中的木棒拉動著濾網潛行,從池子的這頭到那頭。幾遍以後,提起濾網,向工頭陳述,“這一池子糖已經完整化了。”

方纔顛末測算,百斤甘蔗顛末壓迫後,剩下約莫八十八斤擺佈的殘渣,也就是說這套出產線的出糖率在12%到13%之間。固然比起後代百分之十五的出糖率來還稍有不敷,但在到處都是利用木榨的期間,這個數字,已經是駭人聽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