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規語,永久雕刻在明德堂的匾額上,明示著她留給後代最貴重的啟迪。
"這就是她最大的功勞。"老史官感慨道,"不是締造了一個亂世,而是讓這亂世能夠永久持續下去。"
明德年間最後一個夏季,一群年青的史官正在為這個朝代最光輝的期間記錄最後一筆。
"不止是女科。"另一名老臣彌補,"醫術的推行更是前所未有。我的故鄉是個偏僻的小鎮,之宿世個病都要走幾十裡地找大夫。現在呢?每個村莊都有普濟醫館,老百姓再也不消為看病憂愁了。"
"寫下最後一筆吧。"老史官對年青人說,"記著,我們記錄的不但是一小我的故事,而是一個期間的傳奇。"
"她最巨大的處所,是曉得滿身而退。"另一名老臣說,"在亂世頂峰時挑選退位,把江山交給更年青的人,這份氣度纔是真正的帝王風采。"
"你們可曉得,這也是她的功績。"老史官說,"在她之前,誰能想到女子也能如此蕭灑?她不但竄改了軌製,更竄改了人們的看法。"
"你們看。"老史官指著窗外,"那些學子中,有男有女,有貴族也有布衣,乃至另有西域各族的年青人。這就是她留給天下最貴重的遺產——大家劃一,才氣為上。"
坐在一旁的老史官放動手中的羊毫,望向窗外飄落的雪花:"你們可曉得,為甚麼她會被稱為明德女帝?"
正說著,一隊騎士從遠處奔馳而過。為首的恰是退位後的明德女帝和蕭遠珩。這些年來,他們常常到各地觀察,體味民情,指導學子。
話音未落,內裡傳來一陣騷動。本來是明德堂的門生們正在停止冬試。自從葉知秋退位後,這所專門研討治國之道的學府就成了天下士子神馳的聖地。
窗外,明德堂的鐘聲響起。一群學子抱著書卷從考場出來,臉上瀰漫著自傲的光彩。他們中有人在會商新的治國實際,有人在分享對醫術的觀點,更有人在打算如何讓這亂世變得更好。
因而,史官寫道:"明德女帝,以醫女之身登極位,以仁心濟天下,以變法創新局,以明智昌隆世。其功業彪炳千秋,其風采萬世流芳......"
"據《明德實錄》記錄......"年青的編緝史官輕聲朗讀,"葉知秋,字明德,大周第一名女帝。在位九年,初創亂世,功比君主。退位後建明德堂,桃李滿天下,被先人尊稱為'明德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