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悠兮其貴言。
高低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善結無繩約而不成解。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風雅無隅﹔
是謂襲明。
為有為,則無不治。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死而不亡者壽。
地無以寧,將恐廢﹔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無執,故無失。
不知常,妄作凶。
故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悠長。
明道若昧﹔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樂與餌,過客止。
開其兌,濟其事,畢生不救。
非以其忘我邪。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廣德若不敷﹔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二章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覺得稱。
賢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儼兮其若容﹔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老子:「品德經」:第七章
天下有始,覺得天下母。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上德若穀﹔
老子:「品德經」:第十五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希言天然。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塞其兌,閉其門,畢生不勤。
處實在,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有為而無不為。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四章
不自是,故彰﹔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以其生之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