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非道也哉。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挫其銳,解其紛。
慎終如始,則無敗露。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美言能夠市尊,美行能夠加人。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四章
複守其母,冇身不殆。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道隱知名。
非其神不傷人,賢人亦不傷人。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八章
故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悠長。
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益生曰祥。心負氣曰強。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有國之母,能夠悠長﹔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禍莫大於不滿足﹔咎莫大於欲得。
賢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二章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覺得稱。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三章
知此二者亦稽式。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七章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生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有為之無益。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我無慾,而民自樸。」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五章
質真若渝﹔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財賄不足﹔是為盜誇。
是以賢人不可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夫唯道,善貸且成。
整天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進道若退﹔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三章
故以身觀身,
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人之迷,其日固久。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五章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故立天子,置三公,
天下無道,兵馬生於郊。
法律滋彰,盜賊多有。
故道生之,德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