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之母,能夠悠長﹔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一章
故滿足之足,常足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正複為奇,善複為妖。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以家觀家,以鄉觀鄉,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知和曰「常」,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九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四章
益生曰祥。心負氣曰強。
百姓皆注其耳目,賢人皆孩之。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覺得稱。
出世入死。
賢人常偶然,以百姓心為心。
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奠不輟。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五章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有為之無益。
賢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故以身觀身,
死之徒,十有三﹔
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為有為,事無事,味有趣。
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六章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是以賢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六章
是以賢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不言之教,有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二章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
故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悠長。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夫二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禍莫大於不滿足﹔咎莫大於欲得。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是以賢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損之又損,乃至於有為。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