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夫何故。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八章
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風雅無隅﹔
民之處置,常於幾成而敗之。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六章
天下無道,兵馬生於郊。
故滿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夠悠長。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能夠有國﹔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大象無形﹔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明白若辱﹔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覺得道。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建者不拔,
知和曰「常」,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大器晚成﹔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骨弱筋柔而握固。
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為學日趨,為道日損。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知常曰「明」。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之以是貴此道者何。
明道若昧﹔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一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四章
以家觀家,以鄉觀鄉,
靜勝躁,寒勝熱。平靜為天下正。
故滿足之足,常足矣。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大邦者下賤,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是以賢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章
故建言有之:
以其生之厚。
不如坐進此道。
故以身觀身,
夫唯嗇,是謂早服﹔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開其兌,濟其事,畢生不救。
老子:「品德經」:第五十九章
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早服謂之重積善﹔重積善則無不克﹔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一章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覺得稱。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覺得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