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儽儽兮,若無所歸。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非以其忘我邪。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老子:「品德經」:第四章
保此道者,不欲盈。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八章
誠全而歸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二章
六合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平,動而愈出。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知名六合之始﹔馳名萬物之母。
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一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一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周行而不殆,可覺得六合母。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視之不見,名曰夷﹔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猶兮若畏四鄰﹔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上仁為之而無覺得﹔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無執,故無失。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賢人去甚,去奢,去泰。
孰為此者。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厥後。
聽之不聞,名曰希﹔
天乃道,道乃久,冇身不殆。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悠兮其貴言。
恒也。是以賢人處有為之事,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常使民無知無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五章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其次,畏之﹔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丁爽﹔
道常知名。
高低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混兮其若濁﹔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無譽。
是謂微明。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