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齊灤一頓斥責,蔡桓自知講錯,也不敢再開口了。隻是不住偷眼望向羅成,盼著他能出言互助,好為本身得救。
蔡桓對那些佛理之說聽得似懂非懂,倒是極其附和齊灤最後的話:“主子說得對,不管淩女人是誰,我們隻要熟諳現在的她就好了,何必詰問那麼多呢?”
何況,蔡桓方纔的話雖是胡言,卻提示他想起了一件事來,也便是想起的這件事,讓他腦中靈光一閃,心中關於淩遙的迷惑竟也跟著解了。
羅成也跟著恍悟,“主子的意義,是說淩女人經此大劫,震驚佛緣,獲得機遇得以閃現宿慧,因而,這才脾氣大改,與疇前判若兩人,又會醫了麼?”
齊灤眸光微微明滅,望著羅成問道:“我母後與你都是信佛之人。這些年,我母後的諸多佛家藏書你也謄寫了很多,你可還記得禪宗的《景德傳燈錄》麼?”
聽了蔡桓的話,沉默半日未發一語的齊灤忍不住斥罵一聲,瞪著蔡桓道,“幸虧你還是個軍旅之人,怎的信賴這些無稽之談?這世上那裡有甚麼鬼怪邪祟之說?若真是有,那鬼怪作怪就能打敗仗,又何必我們去疆場用命拚殺?”
見齊灤點點頭,羅成又皺眉道,“主子如許的猜想,並非不成能。應當說,這是淩女人為何會脾氣大變的獨一解釋了。但是,如許的已開導宿慧之人,究竟還是不是本來那小我呢?淩女人如果不是淩女人,那麼,她又是誰呢?”
“你看淩女人腿上那傷,與凡人無異,若她是妖怪,如何能夠還是血肉之軀呢?她不過是性子與疇前大不不異罷了,又會了疇前不會的開骨之術,也值得你如許妄加猜想嗎?”
比起解本身的迷惑,他更加不肯意勾起她的悲傷舊事。他本就心疼她,內心想著的也是護著她,為她排憂解難,是毫不會因為本身的啟事又去傷她一次的。
羅成看齊灤一副苦衷得解的模樣,心知此事已了,便也跟著點頭道:“主子說的是,是部屬多想了。”
-本章結束-
齊灤微微抿唇,方纔聽羅成所言他便明白了,淩遙公然如他所猜想的那樣,在雲南明王府裡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又何必為了這點子迷惑去劈麵詰責她,探查她的悲傷舊事呢?
齊灤微微一笑,道,“我也隻要熟諳現在的淩女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