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蔡桓方纔的話雖是胡言,卻提示他想起了一件事來,也便是想起的這件事,讓他腦中靈光一閃,心中關於淩遙的迷惑竟也跟著解了。
不過,事到現在,羅成倒是明白了自家主子為何要派人調查淩女人在雲南的事情了,看來,主子同淩女人曾經深談過,主子又對淩女人起了心機,大抵是想多體味淩女人一些。但看現在的景象,倒是越體味越有迷惑的。
齊灤冷靜地想,如果母後曉得他結識瞭如許具有佛緣的聰慧女人,內心必定也是歡暢的。
蔡桓對那些佛理之說聽得似懂非懂,倒是極其附和齊灤最後的話:“主子說得對,不管淩女人是誰,我們隻要熟諳現在的她就好了,何必詰問那麼多呢?”
羅成也跟著恍悟,“主子的意義,是說淩女人經此大劫,震驚佛緣,獲得機遇得以閃現宿慧,因而,這才脾氣大改,與疇前判若兩人,又會醫了麼?”
羅成看齊灤一副苦衷得解的模樣,心知此事已了,便也跟著點頭道:“主子說的是,是部屬多想了。”
齊灤微微抿唇,方纔聽羅成所言他便明白了,淩遙公然如他所猜想的那樣,在雲南明王府裡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又何必為了這點子迷惑去劈麵詰責她,探查她的悲傷舊事呢?
“胡扯!”
聽了蔡桓的話,沉默半日未發一語的齊灤忍不住斥罵一聲,瞪著蔡桓道,“幸虧你還是個軍旅之人,怎的信賴這些無稽之談?這世上那裡有甚麼鬼怪邪祟之說?若真是有,那鬼怪作怪就能打敗仗,又何必我們去疆場用命拚殺?”
“此書中確切是如許記錄的,先皇後的講解也確切冇錯,”
至於淩女人究竟是誰,主子都不在乎,他又何必窮究呢?
對於齊灤來講,淩遙呈現後所帶給他的各種迷惑,此時,已經得解了。而貳心中所看重的,是這個閃現了宿慧的淩女人,並不是之前那一個。他認定淩遙是天賜之人,難罹難求,此番境遇讓他得以遇見她,看來這也是天意。
“不管淩女人是否還是淩女人,又或者說現在的淩女人究竟是誰,這都已經不首要了,也不必去理睬了,對於我們來講,隻要曉得,她現在是淩女人就好了。”
齊灤眸光微微明滅,望著羅成問道:“我母後與你都是信佛之人。這些年,我母後的諸多佛家藏書你也謄寫了很多,你可還記得禪宗的《景德傳燈錄》麼?”
“這事不能問她,實在,也能夠不必問她的。”
比起解本身的迷惑,他更加不肯意勾起她的悲傷舊事。他本就心疼她,內心想著的也是護著她,為她排憂解難,是毫不會因為本身的啟事又去傷她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