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六合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賄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敷。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賢人不可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為學日趨,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實在,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奠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地球方羽回到了黌舍,固然他現在已經是一方的老邁了,不過地球方羽仍然服膺取本體的設法,那就是絕對不能讓父母為本身擔憂,當然,他也在實施著本身的設法。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善;重積善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能夠有國;有國之母,能夠悠長;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視之不敷見,聽之不敷聞,用之不敷既。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平靜為天下正。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覺得天一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穀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