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誌_第83章 智武子分軍肆敵偪陽城三將鬥力(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至次日,孟孫蔑整隊向城上搦戰,每百報酬一隊。狄虒彌曰:“我不要人幫忙,隻單身自當一隊足矣。”乃取大車輪一個,以堅甲蒙之,緊緊束縛,左手執覺得櫓;右握大戟,騰躍如飛。偪陽城上,瞥見魯將施逞勇力,乃懸佈於城下,叫曰:“我引汝登城,那個敢登,方見真勇。”言猶未已,魯軍隊中一將出應曰:“有何不敢!”此將乃秦堇父也。即以手牽布,擺佈改換,斯須盤至城堞。偪陽人以刀堵截其布,堇父從半空中蹋將下來。偪陽城高數仞,如果彆人,這一跌,即使不死,也是重傷。堇父全然不覺。城上布又垂下,問道:“再敢登麼?”堇父又應曰:“有何不敢!”手借布力,騰身覆上。又被偪陽人斷布撲地,又一大跌。才爬起來,城上布又垂下,問道:“還敢不敢?”堇父聲愈厲,答曰:“不敢不算豪傑!”挽布如前。偪陽人瞥見堇父再墜再登,全有害怕,倒著了忙。急割布時,已被堇父撈著一人,望城下一摔,跌個半熟。堇父亦隨布墜下,反向城上叫道:“你還敢懸布否?”城上應曰:“已知將軍神勇,不敢複懸矣。”堇父遂取斷布三截,遍示諸隊,世人無不吐舌。孟孫蔑歎曰:“詩雲:‘有力如虎。’此三將足當之矣!”

軍法無親敢亂行,中軍司馬麵如霜。悼公伯誌方磨勵,肯使忠臣劍下亡。

君不以臣為不肖,使承中軍司馬之乏。臣聞全軍之命,繫於元帥;元帥之權,在乎號令。有令不遵,有命不消,此河曲之以是無功,邲城之所乃至敗也。臣戮不消命者,以儘司馬之職。臣自知上觸介弟,罪當萬死!請伏劍於君側,以明君侯親親之誼。

第二軍,下軍元帥欒黶,副將士魴,齊、滕、薛三國以兵從,中軍上大夫魏頡策應;

悼公大怒,問於諸大夫曰:“鄭人反覆,兵至則從,兵撤複叛,今欲得其堅附,當用何策?”荀況獻計曰:“晉以是不能收鄭者,以楚人爭之甚力也。今欲收鄭,必先敝楚。欲敝楚,必用‘以逸待勞’之策。”悼公曰:“何謂‘以逸待勞’之策?”荀況對曰:“兵不成以數動,數動則疲,諸侯不成以屢勤,屢勤則怨。內疲而外怨,以此禦楚,臣未見其勝也。臣請舉四軍之眾,分而為三,將各國亦分撥配搭。每次隻用一軍,更番出入,楚進則我退,楚退則我複進,以我之一軍,牽楚之全軍。彼求戰不得,求息又不得,我無暴骨之凶,彼有道塗之苦,我能亟往,彼不能亟來,如是而楚可疲,鄭可固也。”悼公曰:“此計甚善!”即命荀況治兵於曲梁,三分四軍,定更番之製。荀況登壇出令,壇上豎起一麵杏黃色大旆,上寫“中軍元帥智”。他本荀氏,為何卻寫“智”字?因荀況、荀偃叔侄同為大將,軍中一姓,嫌無彆離。況父荀首食采於智,偃父荀庚自晉作三行時,曾為中即將軍,故又以智氏,中行氏彆之。自此荀況號為智況,荀偃號為中行偃,軍中耳目,就穩定了。這都是荀況的法度。壇下分立全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