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指略_第十三章:修真綱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歧途眾生本非邪,與真聖者來一處,邪若不邪即歸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六合以外生與內生,隻在本身以內,因何六合初成時而眾生長生,後六合眾生而短折耶?蓋因六合初生,眾生心簡而潔,無諸造作,人間無惱,皆從順六合法例而生息,以是人緣,過往眾生皆得悠長。

法義說於統統眾,世人隻取人法義,非人法義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義。

漸修其真者,繫念於當前,至於忘身心,一念不能動。

慧者從邪直入真,陋者去邪而養真,頓漸二法各有彆,各以各心作棄取。

民氣當中,君臣之分,比方肉身精力,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雖暫不見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諸臣天然安寧,比方六合風調雨順,萬物天然長生,若奉持修真法例,亦是如此,是故初學,當奉法而行,莫能夠臣心辯白而覺得是,因世人多已墮入臣奪君位之事,故初學者,當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貴德,順天應人,自勝自明,乃為修真之初。

心掛於一念,第二念不掛,二念尚不掛,何可掛萬念。

念來忽念去,思來或想去,心恒住平靜,靜處淨性立。

非識亦非心,心識亦非真,統統不離真,此真無等倫。

世人學靜時,難離常日思惟風俗,各種思議,欲將思路依托於某處,若心無依托,則亂想紛繁,是心不收也,若心暫收而妄意常動,是性未攝也,當以放心而收亂心,當以定性而攝妄情,修習諳練,天然得定。

心無聖德,不作聖也,所作心機行動,不為聖行,亦非修聖,聖德不備,心神不明,心不明者,豈得見真?縱有薄慧,宿福而至,非修有成,見亦為幻,無聖根也,修真之士,當堅毅道心,當立正心,以破邪妄,以普通識,破諸邪論,於自心中,邪見不生,邪念不起,純一正性,有增無減,如是行動,是真修行。

若欲得一,先須知眾,眾尚不明,鮮有測一者,是故初學修真者,搶先安止身心,使一日紛飛之思慮處靜處,居靜時,安隱當中,心得歇息,安其心時,其身亦安,止其心時,其身亦止,如是身心,皆得歇息,於此歇息,能離人間狼籍,能生離常世溫馨,靜息身心,則精氣如六合**天然生,身得養也,心如晴空,亂雲不擾,心得開朗。

純心靜慮得安止,最上法門最簡易,實心動手便參玄,六合隻在此心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