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主耶律延禧在李乾順被俘虜時才方纔收到宋軍打擊西夏的戰報。自顧不暇的遼國境內烽煙四起,哪有精力和時候幫忙西夏這個名義上屬國卻頻頻犯境的國度複國?連金國和南京道的兵變都擺不平的他隻要默許了宋國的行動。焦頭爛額的阿果的確都要學習後代的康王趙構對宋稱臣乞降了。
每年,財務寬裕的西夏都要以打草穀的行動來滿足黨項人的需求,對峙傳統的黨項人也主動的支撐天子的行動,可惜的是早有籌辦的西北軍隊謹防死守。穿越眾在西夏的外線策劃的陣容浩大的元祐8年、10年、12年夏國犯邊行動全數失利,喪失慘痛的各路軍馬一擔穀子的收成都冇拿到手,反而在最後一次的行動中獲得了大量的穿越眾在棄守的村鎮中庫房積存的大宋銅錢。
黨項人貴族幾近對李氏默許野利氏倒行逆施的行動落空了信心,大部分貴族都隻能在封地苟延殘喘,舔舐著傷口,以待東山複興。可惜穿越眾冇有給他們機遇。乘勝追擊是中國的傳統,絕對不會學習草原風俗———撈一票就回家。
留守興慶監國的野利義榮看著被俘虜的李乾順灰頭土臉的從城門下顛末,心中的仇恨終究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