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奇案_第五十七回安金藏剖心哭諫狄仁傑奉命提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次日狄公升座大帳,傳金城前來問話。金城此時已是心大驚駭,滿想將垂危公文遞到兵部,武氏兄弟帶兵前來,便可合而為一,不料不能如願,反命巡撫大人帶兵到此。當時隻獲得大帳存候侍立。狄公道:“本院在京接你垂危文書,說廬陵王與李飛雄串連,兵犯懷慶,你既身為武備,何故不開城迎敵,殺退賊兵?若說胡世經禁止加意戍守,此固迂儒見地,本院既已到此,且命你就此去罵敵,若不得勝而回,提頭來見!”金城聽了此言,不由心驚膽裂,領命令而來,上馬而去。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化。

說罷隻見他拔出佩刀,將胸前玉帶解下,一手扯開朝服,一手將刀望胸前一刺,頓時大呼道:“臣安金藏為太子明冤,陛下若再不信,恐江山失於奸賊了!”說罷複將刀往裡一送,隨又拔出,瞬息五臟皆出,鮮血直流,將眾臣的衣服濺得渾身紅血。

當時兩邊武文猝不及防,忽見他如此切諫,無不大驚失容,發展了幾步。武後此時也不料他竟爾不顧性命,見他倒於階下,也就目不忍睹,龍袖一展,將兩眼遮住,傳旨說道:“孤家母子之事,不能自明,致令你出此下策,誠為可歎。”旋命人用車輦將安金藏送入宮中,命太醫趕速醫治,如能保全性命,定行論功加賞。這道旨下來,隨有穿宮寺人,將安金藏舁入輦中,已是不知人事,手中佩刀,仍然未去。眾大臣候他去後,有元行衝、恒彥範一乾人,齊聲哭道:“安金藏乃是太常工人,官

冒充廬陵王燈號,以偽亂真,使聖上信賴,此乃軍情事件。若果是太子反叛,為何不在房州起事,反在懷慶進兵?懷慶太守胡世經雖是文士出身,未有不知短長,如果城池危急,理合他飛稟到臣,請巡撫衙門代奏,何敢匿情不報,致令金城到兵部垂危?兵部尚書乃是武承業本任,日前他弟兄誣害劉偉之等人,矇蔽朝廷,致令賜死,後經臣兩番複奏,方纔蒙思開釋。安知非他兄弟之言,出兵剿除太子,隨後嗣位無人,他便從中窺竊?

胡世經見狄公如此扣問,乃道:“下官明知金守備起文申報,但不肯逢迎奸臣,致令太子受屈。此事定是李飛雄受人教唆,冒名而行。如果廬陵王如有此舉,為何不在起事之先,通行手

卑職小,尚知太子之冤,以死切諫。陛下再不聽臣等所奏,隻好死於金鑾殿上了。”當時世人有欲拔刀自刎的,有欲向金殿鐵柱上撞死的,把個金鑾殿前,當個尋死地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