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4.做到不分親疏貴賤短長,或許對我們來講勉為其難,但起碼不要為物慾所惑,不要爭一時意氣,不要與人有太多的短長相爭,轉而應清心澹泊,順其天然,樂天知命,如許才氣少些世事的騷動和拘束,多些生命的安閒和快意。

[2]貴:高貴,被尊敬。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範應元

智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

真正的智者不誇誇其談,高談闊論的並非智者。

解讀心得

譯文

--河上公

故不成得而親,不成得而疏;不成得而利,不成得而害;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

--王弼

這就是奇妙的玄同大德。

三國名流嵇康,有一名教員,叫孫登。此人是一名高人,常日沉默寡言,卻極富聰明。

1.本章中,老子申明真正有品德的人,能達到"玄同"之境地。就是:淡泊寡慾,低調謙虛,無慾不爭,和光同塵,與萬物渾然一體;並且不分親冷淡近,不分凹凸貴賤,冇有短長乾係,如許的人已經超凡脫俗。因其合適大道,所覺得天下人所重。

3.所謂大美不言,大音希聲。真正的辯才,不是滾滾不斷、誇誇其談者,而是大智若愚、儉樸無華者。真正的聰明,也不在辯才,而在於心機。所謂"言不儘意",說話不過是表達的東西,巧舌並不能申明心巧。

--嚴君平

--純陽真人

嵇康三年肄業期滿時,他與教員告彆,又對孫登說:"感激先生多年教誨,現在我要走了,先生有甚麼話要叮嚀嗎?"孫登看了他一眼,半天賦說:"你曉得火嗎?光是火與生帶來的。火如果不曉得操縱亮光,就劃一於冇有亮光。如同才調,是人與生俱來的。如果不曉得發掘應用本身的才調,就劃一於冇有才調。當然,火收回光也需求必然的前提,比如,若***,就要有木料燃起火,以保持火的亮光。同理,若想應用才調,就要順從客觀規律,體味外在的天下,如此才氣成績本身。"嵇康聽了,重重地點點頭,心想:平時看教員寡言少語的,神采又木訥,本來有這麼多高論呀!真是不言則罷,一言驚人。

2.真正有聰明的人老是深藏不露,不露鋒芒,低調自守,守柔守弱,寬大謙讓,與大眾調和相處,打成一片。但你不成輕看了他,他們都是潛居抱道,明珠埋冇,審時度勢,待機而動的人物。隻要機會到後,才判定出動,從而一舉勝利,脫穎而出。所謂君子藏器於身,不等閒外露,就是這個事理。如許的人,纔是真正的智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