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_第四章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2.道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如影隨形,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所謂"道不遠人"也。

[3]淵:深遠。

--蘇轍

"道"本身是虛空無形的,但其感化卻無窮無儘。

解讀心得

幽深啊!虛無縹緲又實在存在著。

前人校注

當時,老子正要到秦國講學,楊子傳聞了,就在老子的必經之地--大梁等他。老子剛到大梁,遠遠就瞥見了楊子。還冇等他開口說話,老子就仰天感喟:"之前我還很看好你,以為你前程無量,必將有一番作為。但是,現在看來,我錯了。"楊子一聽,愣在了那邊,不知說甚麼好。而老子也冇訪問他。

老子教楊子和光同塵

此人氣度軒昂,言行舉止透出不凡氣質,備受存眷,為當時的風雲人物。但他也有本身的煩惱--感受總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麵,不能和彆人融會在一起。比如,他到堆棧去,人們瞥見他就恭敬地站起,表示歡迎。老闆把他奉為上賓。很快,堆棧又被圍得水泄不通,都想一睹這位思惟家不凡的風采。

1.本章揭露"道"固然無形無蹤,玄奧深沉,但它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感化,並且感化無窮,力量無窮。以是老子感慨:道何故生?何日始?想出處來已久,在天帝產生之前就已有了的。

挫去其鋒銳,消弭其騷動,調和其光輝,使它與塵凡混合為一體。

湛[6]兮似或存。

[1]衝:通盅,器物虛空。

深遠啊!它彷彿是萬物之本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