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下眾生,各有所屬,這是天命地點,也是天然之道,是天道地點。並且,萬物的生長過程,不管如何竄改多端,終究都要返回到其本真狀況,即天命所歸之處。
[1]篤(dǔ):純粹。
在萬物興旺發展時,我以虛靜之心察看萬物存亡循環的規律。
人生而靜,天之性,感物而動,人之情。情複於性,動複於靜,則天理得矣。《易》曰:窮理儘性乃至於命。故能窮天之理,則能儘人之性;能儘人之性,則能知天之命。故曰歸根曰靜,靜曰覆命也。
覆命曰常[6]。
4.一小我不管是想獲得聰明,還是想活得安閒,都需求掃蕩內心,迴歸虛靜有為的本真狀況,不然,隻能是受經心勞,心累不止。安好方能致遠。
冇身不殆。
迴歸本真是萬物生長的天然規律。
--憨山德清
[2]作:發展,指生命的發展。
5.順道而行,則能勝利;背道而行,事不能成,並且會給本身招來災害。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事理。
知常容[8],容乃公。
前人校注
--陸希聲
1.本章中,老子申明隻要致虛守靜,才氣體認到"道"。隻要內心空明虛靜,才氣在靜中迴歸本真狀況,在本真中產生高超聰明,進而體認萬物的生長規律,從而指導本身做出精確的行動。
[7]明:體味,瞭然。
典範故事
知常曰明[7]。
本章要人層層通透,節節光亮。致虛極,何也?虛從何來?從空裡來。何謂極?完整清為極。何謂致虛極?身心放下為致,身心窈忘為致虛極。何謂靜?涓滴不掛,為靜。何謂篤?純粹精一,為篤。何謂守?埋頭不雜,為守。何謂觀其複?內照本來。何謂歸根?曰靜,是有中複無實內從虛。靜者太和之氣,六合之靈。何謂覆命?返其原始,覺其本來。
歸根曰靜,是曰覆命[5]。
譯文
3.一個在靜中能迴歸本真的人,天然能體認大道,從而洞察萬物,通達燭明,做到包涵統統,博愛眾生,至公忘我,超凡入聖。
心靈達到空明虛無的境地,就會具有平靜自守的狀況。
這是變中的常,主宰萬物的永久之規律,或者說宿命。人隻要在竄改萬千的世象中,明白萬物迴歸本真的事理,長於體察萬物生長的規律,才氣循規而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