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人生不寂寞_一蓑煙雨任平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嘉祐元年(1056),虛歲21的蘇軾初次出川赴京,插手朝廷的科舉測驗。翌年,他插手了禮部的測驗,以一篇《刑賞忠誠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暢,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分歧,被外放穎州。

暮年蒙受貶謫的蘇軾麵對人生的波折,平和地吟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草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視波折、淡化苦痛的平和表情,磨洗了蘇軾的豪宕詞風。實際上,蘇軾企圖味伎倆寫出本身在突如其來的政治風雨麵前內心的開闊與氣度的安閒。

元祐八年(1093)新黨再度在朝,他以“諷刺先朝”罪名,被貶為惠州安設、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彆駕、昌化軍安設。徽宗即位,調廉州安設、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設。元符三年(1100)大赦,複任朝奉郎,北歸程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一蓑煙雨任平生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蘇軾分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因為長途跋涉,旅途勞累,蘇軾的幼兒不幸短命。汝州路途悠遠,且盤費已儘,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要求臨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籌辦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人生感悟

如夢人生,人生如夢,這是蘇東坡對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激進的感悟,主動的實驗。清曠悲觀的襟懷成了蘇東坡在窘境中奮進的精力支柱,恰是有瞭如許的支柱,才讓蘇東坡找到了更多的酷愛生命的來由。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包涵於舊黨,因此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彆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停止了一項嚴峻的水利扶植,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中間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聞名的“蘇堤”。

出獄今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稱於當代官方的侵占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稱寒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在辦完公事以後便帶領家人開開荒地,種田幫補生存。“東坡居士”的彆號便是他在這時為本身起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