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人生不寂寞_一蓑煙雨任平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蘇軾下獄後存亡未卜,在等候最後訊斷的時候,其子蘇邁每天去監獄給他送飯。因為父子不能見麵,以是早在暗中約好:平時隻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極刑訊斷的壞動靜,就改送魚,以便內心早做籌辦。

如夢人生,人生如夢,這是蘇東坡對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激進的感悟,主動的實驗。清曠悲觀的襟懷成了蘇東坡在窘境中奮進的精力支柱,恰是有瞭如許的支柱,才讓蘇東坡找到了更多的酷愛生命的來由。

元祐八年(1093)新黨再度在朝,他以“諷刺先朝”罪名,被貶為惠州安設、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彆駕、昌化軍安設。徽宗即位,調廉州安設、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設。元符三年(1100)大赦,複任朝奉郎,北歸程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舒暢,自比唐朝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分歧,被外放穎州。

出獄今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稱於當代官方的侵占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稱寒微,而此時蘇軾經此一獄已變得心灰意懶,在辦完公事以後便帶領家人開開荒地,種田幫補生存。“東坡居士”的彆號便是他在這時為本身起的。

一蓑煙雨任平生

波折是人生的常態,遭受波折不該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應學會調適心絃,安然麵對。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朝聞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齊名;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朝書法成績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蘇氏四弟子為: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耒。

如許持續了大抵十年,蘇軾碰到了平生第一樁禍事。當時有人用心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筆墨誹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權勢垮台,司馬光重新被起用為相。蘇軾因而以禮部郎中被派遣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在此期間,蘇軾處在人生的順境當中,但仍然對峙他的淡泊。“人在玉堂深處”時,卻記念黃州東坡雪堂“手種堂前桃李,無窮綠陰青子”;他還警告本身說:“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元祐六年(1091)三月,自杭州知州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時作《八聲甘州·寄參廖子》詞,偏要剖明本身:“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蘇軾這類在順境中淡泊自守的風致難能寶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