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食貨誌_第71章 銅雀台十三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煌煌京洛行》意取功名善全之士,比意新警,決計作高古之調,雜引前人,並以舒其群情,故事事無不活潑,此能夠得使事之法矣。此等處極摹乃父。

《銅雀園》,[淫魚]二句,活潑。[東]、[西]、[南]三字已變宕出之,又伏一[北]字於淫魚飛鳥之下,何其故作態度若此。雖非一篇中所重,未為佳處,然恰是成心為之。藏排比字麵於中,而令人不覺,令識者覽之,作一笑也。於何知之?於其用[南]字知之。

《孟津》平調亦有聲節,鏗鏘可聽。

《十五》,汗漫蕭蓼,結句有致。

陳祚明

《秋胡行》前後屢照應,章法圓警,一日三秋之思,言之極其切至。

《月重輪行》名言古調。

《於玄武陂作》柳垂有色,色美在重,羣鳥有聲,聲美非一。水光眾多,與風澹盪。佳處全在活潑。寫景如不活潑,不如其已。

《長歌行》嚴滄浪以「岧岧山上亭」其義分歧,彆為二首。乾按:……魏文「西山一何高」篇,亦當以「彭祖稱七百」為《折楊柳》本辭,慨歎愚夫妄傳而作。而以「西山一何高」為豔。必欲合而解之,則有不成通者。

《燕歌行》二首([秋風蕭瑟氣候涼]篇)此七言一字一韻體,又與《柏梁》分歧。《柏梁》一句一意,此連緒相承。先人作七古,句句用韻,須仿此法。蓋句句用韻者,其情掩貶抑徊,中腸催切,故不及為激昂曠達之調,卽篇中所謂[短歌微吟不能長]也。故此體之語,須柔脆盤桓,聲欲止而情自流,緒相尋而言若絕。先人仿此體多不能佳,常常以粗直語雜於其間,失靡靡之態也。([彆日何易會日難]篇)次篇便不及首篇之婉約,然猶不失風味。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