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七十二章 仁恕之道(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宣節也愛好蹴鞠?”周小郎見李誠中在掂球矯飾腳法,不由見獵心喜,接過李誠中踢來的皮球,一個鷂子翻身,穩穩將球停在脖頸之上。

好吧,李誠中不是那種指天發誓要挽救天下百姓的傻缺,他目前的設法僅僅限**速加強本身的力量,打敗契丹品部對白狼山的封閉,更遠一些,是規複關外的地盤,重新將營州歸入盧龍軍的統領以內――說白了,就是歸入他的治下,讓他能夠真正有一塊安身立命的地盤。是以,他很快拋開了這些負麵情感,開端動手措置契丹降人的事件。

本身玩必定冇啥意義,因而李誠中將周小郎帶領的親衛隊拉了出去。

以白狼山軍寨的校場大小而論,李誠中最後想搞個籃球玩玩,但究竟證明,目前的技術前提達不到這個程度。他找來幾個女紅比較好的百姓,指導她們將魚腸、羊腸等物吹滿氣後繫緊,將這些灌滿氛圍的腸管塞入事前用牛皮縫製的空球內,空地處塞滿羊毛,最後把外皮縫上,一個籃球便做了出來。但籃球的彈跳結果不好,達不到李誠中的要求,因而李誠中退而求其次,將球體略微收縮,做成足球大小的模樣,勉強能夠滿足踢球的需求。

作為全部白狼山軍寨的一把手,李誠中構造的“新式蹴鞠”天然引發了全部軍寨的存眷。當代足球的打擊力、發作力令統統前營兵士都熱血不止,因而“新式蹴鞠”開端流行白狼山。一個個足球被擺上了堆棧的格板上,標價達到了五個工分,卻仍然供不該求。

比及重新收場,周小郎就傻眼了,他的隊員跟在皮球前麵不斷奔馳,常常連球都摸不到,不到半個時候,便被李誠中的球隊連灌十四球。當週小郎的隊員一個個累得倒地不起時,李誠中的隊員還在活蹦亂跳,不斷倒腳,緊緊節製著皮球的來去。

體例很簡樸,為了讓契丹人真正為本身效力,他籌算重新做一次之前對教官解裡所做的事情――勞教,或者說是“勞動改革”。這個彆例已經有過前車之鑒,證明是實在可行的,以是李誠中很快就讓契丹降人投入到了勞動當中。就像之前所說,情願放下兵刃投降的根基上都不是桀驁之徒,對於以勞動調換工分、以工分調換食品的要求顯得非常順服,因而,契丹兵士們用拿慣了刀槍的雙手接過了勞動的東西。

在攻擊品部過冬營地的時候,前營兵士俘獲了六十九個契丹人,此中老弱婦孺占了一半,剩下的三十六人則為青壯。在草原上,青壯的意義就是兵士,統統成年男人,包含未成年但已拿得動兵刃的男人,都是兵士。如何措置這些俘虜,是一件非常撓頭的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