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二十一章 整軍(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誠中便將節度府籌辦整軍的一應打算詳細說了。

身為北地人的馮道當然曉得這個傳統,但他隨即笑了,道:“現在已然分歧昔日,剛纔使君說節度府正在整軍,大帥固然新敗,但職位卻愈發安定了,節度府命令,現在誰還敢不順從?”

張在吉略一躊躇,還是決定奉告這個他越來越賞識的年青人實底:“不錯,某與健卒營周批示使熟悉,他遣人奉告了某一應事件。”說完,乾脆從袖手中取出周知裕的手劄遞了疇昔。

張在吉點了點頭:“某也有此意,隻是恐插手軍事,惹大帥疑慮。”自中唐今後,各州刺史權力極大,具有辟署之權,很多刺史乃至征募有軍隊,模糊然便是一方藩鎮,但這些刺史都是朝廷轄內的刺史,藩鎮刺史並不在其內。張在吉屬於盧龍節度府轄內的刺史,一應軍權都在節度府,刺史府本身隻要民治權。藩鎮本身就是以兵力獨立於朝廷以外,對於各州插手軍事最為敏感,是以張在吉最感毒手的關頭便在這裡。他之前固然答允李誠中上書節度府,但一時之間卻不知該如何動手。

馮道接過來細心看完,笑道:“使君不需擔憂了,自會有人前來平州。”

馮道清了清嗓子,道:“流民來自關外,故裡被毀,道剋日訪問此中一些丁戶,無不對胡騎懷有刻骨仇恨。與其讓流民堆積坐等施助,使君不若上書節度府,自流民中征募青壯守邊,一來可有防備之力,二來也不至流民另肇事端。隻需以施助糧為軍糧便可,道覺得乃至不必關餉,流民也必應者雲集。”

這一下子激起了盧龍全鎮高低軍將們的個人反彈。劉仁恭跑到河東後向李克用哭訴,引來了河東軍,在盧龍軍各雄師頭的內應下一舉攻入幽州。在這個奇特的年代,劉仁恭的這類背叛行動是占有了大義名分的,因此獲得了大多數盧龍軍軍頭們的默契支撐,因而成為了新的盧龍軍節度使。

馮道笑而不言,張在吉恍然,撫掌道:“大善!便請可道再辛苦辛苦,連夜說話成文罷,蓋刺史府印章,明日一早便發幽州!”

馮道想了想,問:“邊患如此告急,莫非節度府不肯出兵麼?”

儒生姓馮名道,字可道,瀛州人,遊曆平州時於路途之上被張在吉偶拾,隨即延攬入城,聘為幕僚。他辦事殷勤詳確,且任勞任怨,逐步得張在吉的賞識,現在見張在吉問起,便道:“使君心憂黎庶,至今未歇,道安敢安息。”說著,將桌案上的一份卷宗遞給張在吉,道:“這是各縣報備的災黎數及糧米破鈔,已經做過統算,盧龍、馬城、石城三縣總計領受關外災黎三萬七千口,每日需施粥三百三十石,這隻是大略數字,該當另有三千至七千人正連續入關。此中以州城所聚災黎最眾。馬城和石城接管災黎較少,尚可支撐月餘,隻盧龍縣府庫已然將近見底了,他們說最多還能支撐旬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