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_第二十九章 營州經略(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第二次柳城人丁普查的數字比“降臣”們上報的數字多了五千餘人,對於丁口不到三萬的柳城來講,差彆率過分龐大了一些,令一旁的“降臣”們慚愧不已。品部大長老完失明喜豪傑人文明,對於詩詞曲賦、琴棋書畫有著偏好,這些“降臣”常日裡更多重視投其所好,對於民政實務便不加體貼,前次回報馮道的時候,也隻是遵循風俗做了大抵預算,是以呈現了很大的偏差。

比如薑苗,雖為甲都都頭,實際上卻逐步離開了領兵的職責,頗似後代的軍隊參謀。又比如周砍刀,雖為丙都都頭,在作戰時卻統領各都刀盾手,作為近身搏殺的批示。孟徐興和焦成橋雖是一隊的隊官,卻擔當著弓箭批示的角色。鐘四郎的甲都左隊,則是李誠中麾下最為精銳的第一線精銳。趙大和周小郎也常常被李誠中付與其他任務,至於解裡,除了帶領“郎軍”外,還是全軍的騎射教官,同時也是騎軍在作戰時的實際批示者。

而在很多大戶的帶領下,很多村寨則結寨自保,修建寨牆,構造團練,以武力抵當契丹人的進犯,庇護村寨不被流民哄搶。這些村寨構成了具有軍事形狀的堡寨,在必然意義上成為了營州南部的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可否順利將這些堡寨歸入治下,也是此次南下的關頭。為此,馮道親身謄寫了很多公文,加蓋平州刺史府司士印和前營批示使印鑒,全數派發給了南下的各個“事情組”。

二是輕處,即隻正法殺人的契丹人,而非論及家人,持這類定見的以中基層百姓為主,包含各族淺顯百姓及行商。他們不但願方纔安寧下來的餬口在此墮入動亂,驚駭激發漢人和契丹人之間的族群抨擊與仇殺。

人丁數量的多少,不但乾係著稅賦的多少,同時意味著可募兵員的多少。遵循唐末募兵製,藩鎮常備軍隊的募兵比例約莫為三十比一,這些軍隊是職業兵,隨時可戰,隨時敢戰。當大戰產生時,除了募兵外,還可征發民夫,征發比例為一戶一丁,即十人一丁乃至五人一丁。這些民夫平時承擔輜重後勤的徭役,碰到告急環境時,則需插手作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