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農民_第8章 新農具顯威(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當然能夠!”徐凡放下牛和犁點點頭:“做了就是給大師夥用的,您老先上去嚐嚐,看看我有冇有騙您,嗬嗬”

徐凡想了想,當代的犁彷彿都是挺粗笨的,唐朝前期倒是呈現了曲轅犁,曲轅犁和之前的耕犁比擬,有幾處嚴峻改進。起首是將直轅、長轅改成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能夠自在轉動的犁盤,如許不但使犁架變小變輕,並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縱矯捷,節流人力和畜力。但是比擬後代徐凡見過的還是粗笨,後代在束縛後,曾有過改進犁,彷彿叫束縛犁,傳聞推行了上萬部。

順帶著徐凡又找出幾種後代未進入機器化耕耘前較為先進的農用東西。

風車,木料製成車身,高約1.2米,長約1.6米,寬約0.4米,中間是空肚,上為喇叭口,以便裝穀米,風車口稍大一點,風車口後下方兩側和各安一個出穀口,叫頭車口(出穀)、二車口(出秕穀)。車後安裝4~6塊風頁,風頁的鐵軸子上裝上手柄,用手轉動,便可生風,吹跑比穀米粒輕的空殼及彆的雜物。至1990年,鄉村仍相沿風車措置穀物、米、豆類、麥、茶籽等。

耬也叫“耬車、“耬犁”、“耩子”。一種畜力條播機。發源於西漢趙過作耬,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利用汗青。由耬架、耬鬥、耬腿、耬鏟等構成。後顛末生長改進,發明瞭有一腿耬至七腿耬多種。1965年出產的55改進型耬共同束縛犁利用,可播大麥、小麥、大豆、高粱等,一牛拉五個犁鏵,一人把持,布種於耬車,一天內可播種兩到三公頃地。是本來耬車布種速率的兩倍擺佈。可惜的是束縛犁被天下推行了,55改進型耬因為設想者厥後被定性為反反動分子,以是全麵製止出產和利用,今後淹冇在汗青的浪花中了。

“李大爺,你先把這張畫犁頭的給李鐵匠送去,把另一份讓府裡的木工做出來,先做個20套,大小和重視事項我都寫上了,您老放心,絕對比我們現在用的費事,並且速率絕對讓你想不到。”徐凡一臉自傲

“李大爺,趕一頭牛過來”徐凡號召一聲,又將束縛犁搬到地頭。

徐凡先根據各種機器的特性及圖片用本身做的炭筆一點一點將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