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農民_第8章 新農具顯威(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大爺,趕一頭牛過來”徐凡號召一聲,又將束縛犁搬到地頭。

李老夫等徐凡停下後,跑到徐凡邊兒上,給這犁抱住左看又看,老臉鎮靜的直抽抽:“小凡,這……阿誰……我嚐嚐行不?”

邊上的莊戶看著好用,都過來搶著用,徐凡批示世人又給其他四架犁架上,一下午的時候,莊戶們輪番駕著牛和犁在地裡飛奔,累得時候就換牛換人,到出工的時候已經翻出近百多畝地,把李老夫和莊戶們嘴都歡愉歪了,有了這傢夥,今後種地不得跟玩似的啊,省時還省力。

竹礱又叫推穀椎,由高低兩部分構成,都用編竹圍,內貯泥土紮緊,以不開裂為好,上部轉動,下部牢固,高低相接麵用桐油炒過的竹片排頁,鑲成“人”字形密齒,以破穀殼,無損大米。操縱時用一曲尺形木拐穿貫竹礱手,用力鞭策上部轉動,每天可破穀200公斤。1963年後,已遂步被動力機具所代替。

接下來兩天,統統的犁都做完了,莊戶們駕著20架犁兩三天就將1100多畝地給翻完了,徐凡又順著陣勢將1100畝地分紅了500畝水田和600多畝旱田,計算著耕作前再捂上一遍肥,來歲應當能有個好收成。趁著耕作前另有一段時候,徐凡又帶著莊戶們在地裡挖了兩條引溝渠,一條引到分撥好的水田裡,這裡陣勢比較低窪,水田裡遵循“田”字形狀挖的溝渠,水流最後還會循環歸去,另一條用筒車引到旱田的高地上,最後再順著溝渠回到水塘裡,如許統統的地步都能澆下水,不會因為乾旱使得作物減產。

順帶著徐凡又找出幾種後代未進入機器化耕耘前較為先進的農用東西。

徐凡想了想,當代的犁彷彿都是挺粗笨的,唐朝前期倒是呈現了曲轅犁,曲轅犁和之前的耕犁比擬,有幾處嚴峻改進。起首是將直轅、長轅改成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能夠自在轉動的犁盤,如許不但使犁架變小變輕,並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縱矯捷,節流人力和畜力。但是比擬後代徐凡見過的還是粗笨,後代在束縛後,曾有過改進犁,彷彿叫束縛犁,傳聞推行了上萬部。

徐凡先根據各種機器的特性及圖片用本身做的炭筆一點一點將它畫在紙上,采取三維立體圖和團體及分化圖,並在中間作了詳細的申明,各種機器畫了兩份,先將一份55型改進犁的圖紙交給李老夫,犁頭和木架分開,讓他找李鐵匠和府裡的木工製作出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