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禮以後,李亨統統人斟上酒,這才道:“在喝酒之前,我先考較考較杜先生。能得李翰林推許之人,我真的很獵奇。”
“李將軍,是誰寫的?”李昌國的問話恰是群臣內心所想,無不是打量著李昌國,大是期盼。
而唐朝對科舉軌製的推行不遺餘力,唐太宗、武則天和李隆基三人更是在這方麵下了大力量,發明瞭一多量人才。
這個大臣啞口無言,想了想,道:“李將軍高見。但是,不是每一個落魄之人都會成為豪傑。”
“你可知這詩是誰寫的?”李昌國再度發問。
“李將軍曉得鄙人,鄙人是幸運之至。”李泌大笑,非常豪放,紅光滿麵。
“李將軍,請!”杜甫、高適、岑參三人大是歡樂,就要跟著李昌國進府。
“幸會啊幸會!”李昌國也是歡樂不已。李泌的大臣,隻要喜好唐朝的人,誰冇聽過?
李昌國望重天下,身份職位權勢遠遠高出他,如果惹得李昌國大怒,有他好果子吃的,這個大臣忙告罪道:“還請李將軍包涵。”
李泌悄悄稱異,也來考較,還是考不住,大笑道:“不愧是李翰林推許倍至之人。”
“這個……如何看如何象酸儒啊。”這個大臣對杜甫是極其不屑,固然驚駭李昌國,還是嘴硬。
“這個……”被李亨提示的群臣終究復甦過來,正如李亨所說,李昌國不會在這事上扯謊話。他們瞧不起的酸儒,竟然有如此文才,他們一時之直接管不了,連話都說不太清楚。
(未完待續)
“杜先生,太子府裡還差個能文善詩的文人,你可願屈就?”李亨這是在招攬了。
“你聽過一句話嗎?豪傑亦有落魄時。”李昌國眼中精光暴射,打量著這個大臣,問道:“就算是薑太公,七十為相。在七十之前,落魄得誌,衣食無著,那是多麼的苦楚?韓信不能餬口,隻得依漂母而食,更受儘胯下之辱,一旦失勢,揮軍定天下。本朝的尉遲恭,本是北地一鐵匠,不能辦衣食,一旦跟隨太宗皇上,功震天下。”
“李將軍,我有一事不明。我們是朝廷的官員,前來李將軍府上求見,李將軍不見我們也就罷了,為何要求這三個讀書人呢?”這個大臣一挺胸膛,衝杜甫一裂嘴角道:“如此酸儒,有何好見的?”
如許的人,來得越多,李昌國越是歡樂,忙抱拳施禮道:“見過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