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百濟王宮正門外搭起了一座富麗的舞台,宮門、望樓上張燈結綵、裝潢一新。宮裡宮外紛繁傳播,說是國王要在宮門口為最寵嬖的恩古夫人停止一場昌大的生辰宴會,並且籌算與民同樂,答應百姓前來觀禮——這在百濟但是數百年來破天荒的頭一回。泗沘城中百姓馳驅相告,誰都不肯錯過這個湊熱烈的機遇。當天一早,就有人在宮門四周盤桓,想要提早占個好位置。及至中午,宮門外已是人隱士海。所幸當日是個陰天,驕陽潛蹤,不然幾個時候下來,早就有人中暑暈倒了。
石榴裙被其他舞姬簇擁在當中,竟以胡旋舞的飛旋掃尾《夏白紵》。跟著琵琶四弦把穩一劃,樂聲倏但是止,她整小我旋成一道紅影,長長的白紵如同數道光暈環抱著紅影,煞是都雅。
恩古微微皺眉,這話如何聽著帶刺?
未時三刻,宴會開端。扶餘義慈攜壽星恩古,在一眾妃嬪王子公主的簇擁下登上王宮城樓上的長官。作為宴會配角,恩古打扮得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眾妃嬪貴婦亦是爭奇鬥豔花枝招展。淺顯百姓哪見過這等盛況,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張大了嘴,瞻仰宮門城樓,向那斑斕堆綺羅叢報以熱烈的喝彩和掌聲。
王座旁的恩古最早反應過來:“《四時白紵歌》?這是白紵舞嗎,如此穿著、如此編排,倒是耳目一新!咦,那是,那是三王子啊!”
恩古見狀,輕喚一聲:“王……”
扶餘義慈心想百濟自主國以來還從未有後妃享用過如此昌大的壽宴,放在平時確切荒唐——不過,這或許是百濟最後一次宮廷盛宴了,空前絕後又何妨?因而強打精力笑道:“你喜好就好。”自打階伯殺老婆出征的動靜傳來後,他把本身關在寢殿,連續兩天不吃不喝不見人,直到壽宴將近,恩古親身來請,才讓人服侍他換衣。
白紵舞發源於中原三國時的吳國。吳地出產紵麻,最早是織造白紵的女工用些簡樸的跳舞行動來歌頌本身的勞動服從,隨後在官方廣為傳播。到了兩晉南北朝,白紵舞遭到了貴族們的愛好,在韻律和行動上更加完美,繼而走入宮廷,成為宮廷樂舞之一。百濟深受南朝文明影響,數百年來連續有南朝藝人將歌舞帶到百濟,白紵舞也成為百濟的宮廷樂舞之一。比擬於南朝白紵舞的靡麗豔冶,百濟儲存下來的白紵舞則更加真純本質,舞姬演出時根基都穿輕軟素白的麻衣,舞動白紵,彷彿流雲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