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春季防備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反擊伊陽(今嵩縣),一舉光複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
8、紹興和議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欽二帝及後妃、宗室俘虜北去,當時宋朝遠親宗室中隻要在河北構造兵馬的康王趙構和哲宗的廢後孟氏倖免於難。靖康二年蒲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是為宋高宗。汗青上把高宗即位後的宋朝稱為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都城厥後定在臨安(即杭州)。
1126年(靖康元年)相州投劉浩軍。
次年春,率軍於常州(今屬江蘇)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前後於淨水亭、牛頭山(均在今江蘇江寧西南)、靖安鎮(今南京西南)擊敗金軍,光複建康,升通、泰鎮撫使,駐屯泰州(今屬江蘇)。繼受命進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郵)等地與金軍鏖戰,因眾寡差異,被迫棄泰州退守江南。紹興元年(1131),附屬江淮招討使張俊,率部轉戰於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擊破盜匪李成軍;招降張用,遷神武右軍副統製。
1130年(建炎四年)進駐宜興。
1103年2月15日出世。
6天子乞降
因為南宋軍民的英勇鬥爭,到建炎四年(1130年)時,宋金兩邊力量對比開端產生龐大的竄改,先是韓世忠在黃天蕩(今江蘇南京東北)一帶大敗金兀朮;在陝西疆場吳玠、吳璘兄弟亦給金兀朮以沉重打擊,並迫使他放棄由陝進入四川的籌算;在荊湖一線嶽飛重創偽齊光複襄陽六州軍,使西北疆場的防地同兩淮戰線的聯絡保持通暢,南宋的防備力量獲得加強。紹興四年玄月金兀朮率軍夥同偽齊軍大肆渡淮南侵,又遭到嶽飛、韓世忠所率宋軍及兩淮很多水寨義兵的英勇抗擊,很快以失利告終。這統統申明宋金疆場的情勢,已經向無益於南宋方麵轉化,金兵的軍事逐步在消逝,就連金人本身也熟諳到“昔我強彼弱,今我弱彼強”,是以,金廷內部把握實權的撻懶一派主張將偽齊統領的河南、陝西劃歸南宋,以此調換南宋的臣服,決定同南宋媾和。這個動靜傳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以為多年盼望的“和議”又有了但願。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檜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給他專辦,其他大臣不得參與。秦檜是中國汗青上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氣,於紹興九年正月不顧統統,同金朝訂立和議,向金稱臣進貢。為此,南宋小朝廷還大事慶賀,文武官員紛繁上表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