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不相信眼淚_嶽飛抗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141年,宋高宗消弭了嶽飛等抗金將領的兵權。秦檜又派他的虎倀誣告嶽飛謀反,把嶽飛和他的兒子嶽雲拘繫入獄。另一名抗金將領韓世忠去詰責秦檜,按照甚麼說嶽飛謀反,秦檜拿不出證據,竟厚顏無恥地說:“莫須有。”韓世忠氣憤地對他說:“莫須有三字何故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檜殛斃了嶽飛。當時候,嶽飛剛39歲。嶽飛被害今後,臨安獄卒隗順偷偷地把他的遺骨安葬起來。直到宋高宗身後,宋孝宗即位,嶽飛的冤獄獲得昭雪昭雪,人們把嶽飛的遺骨改葬在西湖邊棲霞嶺上,厥後又在嶽墓的東麵修建了嶽廟。宋寧宗在位時追封嶽飛為鄂王。現在,在寂靜宏偉的嶽廟大殿裡,端坐著滿身戎裝的嶽飛泥像,泥像上方吊掛的匾額上,刻著嶽飛親筆寫的“還我國土”四個大字。在嶽飛墓門劈麵,還放著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和張俊四個反剪雙手的跪像,反應了群眾對民族豪傑的欽慕和對賣民賊的仇恨。

4、汗青記錄、背景

6天子乞降

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一反宋軍春季防備常法,舉兵奇襲偽齊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反擊伊陽(今嵩縣),一舉光複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軍反擊,兵臨蔡州。

嶽飛平生廉潔潔直,從不計算小我得失。有人問他:“甚麼時候天下才氣承平?”,嶽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承平!”。他平生對峙抗金,身經大小戰役百餘場,何嘗一敗,保衛了南宋群眾的生命財產,是以遭到曆代群眾的尊敬。

10、抗金功勞

1126年(靖康元年)相州投劉浩軍。

北宋末年,曾參軍抗遼。

十一年,率軍進援淮西。後被召回臨安(今杭州),罷宣撫使,改授樞密副使,消弭兵權,為秦檜及其翅膀誣告入獄。

8、紹興和議

1134年(紹興四年),嶽飛自江州北上,大敗劉豫軍,光複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1127年3月末(天會五年仲春),受令改隸黃潛善。

靖康元年(1126),複當兵於趙構大元帥府抗金,因作戰英勇升秉義郎。後附屬副元帥宗澤,在黃河南北屢敗金軍。

二年,北宋亡,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嶽飛上書反對宋室南遷,力請高宗趙構北渡親征,規複中原,被撤職。轉投河北招安使張所,任中軍統領,隨都統製王彥北渡黃河,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