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_(二)、亂世梟雄――清太宗皇太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3)、主動倡導漢族先進文明,肅除滿族鄙俗。皇太極固然是滿族出身的統治者,卻很有政治目光。為適應滿族社會生長需求,今文臣達海等人翻譯漢文文籍,如,《刑部會典》、《素書》、《三略》以及《孟子》、《三國誌》、《通鑒》等書。同時,對其本民族耐久存在的“婚娶則不擇族類,父死子妻其母”等鄙俗禁行製止,並且不準娶繼母、嬸母、弟婦、侄婦以及打消族內通婚征象。

享年:51

仿照明朝軌製建立吏、戶、禮、工、刑、兵六部;打消三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按月分值,同時,設立“八大臣”、“十六大臣”與諸王貝勒共同參政議政;天聰五年十仲春,皇太極根據禮部參政李伯龍的建議將原朝賀時大貝勒與皇太極並列而坐的體製,改成皇太極一人南麵中坐,“以昭至尊之體”。

3)、雄師西進,三征蒙古

滅亡日期及地點:1643年,崇德八年

2、武功

陵寢地點地:瀋陽

生母:孝慈皇後(葉赫那拉氏)

陵墓稱呼:昭陵

因為精力耐久處於嚴峻狀況,嚴峻地侵害了皇太極的安康,從崇德五年(1640年)起,病況幾次產生。崇德六年(1641年)玄月,皇太極寵嬖的宸妃病亡,他極其哀思,一向朝思暮想,導致情誌不舒,痰火上升,頭暈目炫。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東暖閣寢宮猝然中風而亡,未能實現篡奪天下政權的夙願。

清太宗,名愛新覺羅·皇太極,(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親是葉赫部酋長楊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太祖死,他被推舉為汗。在位17年,病死,長年52歲,火化,墓在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

登極日期:天命十一年玄月月朔日

後金天聰7、八年間(1633-1634年),明朝叛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前後帆海來降,大為加強了後金的氣力,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又命阿濟格等入長城,破昌平,焚天壽山德陵(明熹宗陵),然後繞過北京,直插保定以南,凡克城十二座,俘獲人丁牲口十八萬。明朝督師張鳳翼等皆按兵不敢戰,聽憑清兵安閒退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