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逆鱗,從質子到攝政王_第51章 朱允熥另有計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三人同業,此中必有我的教員。”朱允熥說道,“賢人早就教誨我們不要羞於向比本身職位低的人請教。”

那麼,這些桀驁不馴的武將勳貴,又會甘心拜誰為師呢?

至於像常升如許的武將後代,安閒地享用著父輩的光榮纔是他們的尋求。

“借學習之名召其入京,減少防備,以防不測。”

這就是期間的範圍性而至。

這個題目,他還真冇考慮過。

“其五,調集世人覆盤過往戰役,分解成敗,有助堆集經曆,今後戰事,便可安閒應對。”

“使其闊彆所轄駐軍。”

後代的人對安排教員並不在乎。

“那些武將貴族家的後輩,大多自小養尊處優,底子吃不了那份苦。”

讓屢建奇功的武將世家與權高位重的多數督及各處批示使向冇有品秩的武學教習行拜師禮,他們必然感覺這是奇恥大辱,說不定當場就要翻臉,乃至拔刀相向了!

貧民家省吃儉用,勉強還能供孩子讀書。

“現在把他們集合到一起,那些武學的先生和教習又能如何束縛他們?”

老朱撫須而笑,並未言語。

朱元璋創辦的武學,僅限於招收武官後輩,這反而縮小了招生範圍。

這個期間糧食的代價比後代高出幾十倍。

實際上,早在北宋初次設立武學時,僅保持了不敷三個月便被燒燬。

但若學武,真可謂承擔不起。

“教員不必然比門生賢明,門生也不必然不如教員。”

“如此便可恩威並施,儘在掌控。”

“意在通過武學培養出一批英勇善戰的將士。”

朱元璋微感驚奇,目光中閃過些許思疑。

“學習後,成績優良,晉升便名正言順,無懈可擊。”

讓太子來擔負院長,如許的動機從未在貳心**現過。

要曉得之前主持武學的官員品級極低,老朱乃至記不住他的名字。

朱允熥愣住了。

朱允熥曆經兩世,深知祖父所說句句在理。權力不但源於上層付與,更需基層認同。若無人認賬,權力不過廢紙;如有充足支撐,即便知名無分,仍然可攬大權。

老朱臉上先是一怔,隨即現出驚奇之色。

老朱道:“本來假想,武學專收武官後代。”

“既可架空其權益,又可通過門生維繫乾係。”

“你所謂的軍事院校,不恰是武學嗎?”

怎能因為學會了武學,就會紙上談兵,就被派往疆場批示作戰呢?

朱元璋苦笑答道:“憑他們的資格和聲望,誰能配當他們的教員?”

“可從兩途動手。”朱允熥道出心中構思,“其一,設立軍事院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