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_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宗買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一日,顧正臣正在與孫娘、伍氏查對賬冊,顧誠走了過來:“老爺,金陵來了一個販子,想大量采買句容棉布。”

不能說無商不奸,但必須說,做買賣需求留幾個心眼。

顧正臣看著麵相馴良的陸行遠,開門見山:“聽聞陸店主籌算購大量棉布?”

和他們議論勞動權益,他們會覺得本身是想少發賦稅,影響了他們的好處……

顧正臣見到了金陵來的販子,是一個富態的中年人,四十餘歲,挺著個微凸的肚腩,臉上的肉有些多,擠得雙眼成縫。

顧正臣放下茶碗,手指悄悄叩打著桌子:“陸店主,鬆江府多少進價,句容這裡還是曉得一二。二百二十文,你若承諾,這買賣便能夠做,你若不承諾,大可去鬆江府采買。彆的,句容的貨,目前隻能給你一千劈,其他需求在來歲三月纔可出。”

顧正臣覺得三班倒,保護了婦人的勞動好處,但這類設法較著是後代的勞動法影響,對於遍及的大明百姓,對於掙紮在底層的人而言,他們不存在甚麼八八五,九九六,隻要能贏利,隻要能養家餬口,多一些所得,他們情願支出更多時候去做工,情願支出捐軀。

三班倒,每一班人手隻得做工四個時候。而這對於婦人們來講是極度不對勁的,平常在家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家以後還得織作,哪一日不忙個五六個時候?

“草民陸行遠,見過太爺。”

十一月中旬,句容織造大院實現了日產一百八十匹棉布。

這些端方在一開端就肯定了下來,畢竟大宗貨色的交割,常常需求更多議價,呼應收益會增加,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會增加。

顧正臣看向顧誠,顧誠安排孫二口抱來兩匹棉布。

埋頭茶館。

紙幣!

當然,朱元璋對私鑄銅錢的放鬆,並不料味著郭家人就冤死了。在顧正臣看來,郭家最大的罪過,並非私鑄銅錢,而是掠民為奴!

兩班倒的肯定,不是顧正臣在剝削他們,而是他們在爭奪餬口變好的能夠。

“免禮,請坐。”

產量的增加,與織機的擴大,職員的諳練度,流程的磨合,賦稅的支給,多勞多得的機製有關。特彆是多勞多得這一項,讓本來該三班倒的功課體例,硬生生又調劑回了兩班倒。

顧正臣微微點頭。

有些販子會坑蒙誘騙,說著要你的貨,先下定錢,然後將貨色拿走,後續的錢不見了蹤跡,清查下去,人家連名字都是假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