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寒門輔臣_第七十章 當官難,祭祀為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顧正臣剛齋戒兩個時候,句容禮房吏員劉賢就到了。

豪情當個官,還得到處拜船埠啊。

顧正臣坐在馬車裡,翻看著《到任須知》。

朱元璋極重禮節,天然也重祭奠,曾對百官說:“若戎事不修,祀事不備,其何為國乎?”

劉伯欽不平氣。

趙鬥北見劉伯欽安排安妥,不再說甚麼,回身去安排。

而齋戒三日的目標,是為了祭奠,以示對神靈的虔誠。

戒者,製止其外;

“縣尊放心,定會安排安妥。”

去虎帳,開甚麼打趣。

民之孤傲殘病不能生者,許出院。

陰陽表裡,以安下民。

祭奠之地,第一個是句容城西一裡社稷壇。

趙鬥北吐出喝到口中的茶葉,冷峻的臉頰微微動了動,抬手抓了抓右眼黑痣上的毛,淡淡地說:“該來的,遲早會來。傳聞這知縣,隻是一個弱冠的年青人,還是一名舉人,不知縣丞此時表情如何?”

連祭奠都不好,國度都不算國度了,這類高度,遠遠超出了後代人的設想。

本身是洪武四年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被任為句容縣丞,隻是一個小小縣丞!

需求停在城外二三十裡,不是歇歇腳,而是需求住三天,即齋戒三日。

以是在洪武朝,特彆是洪武五年今後,呈現乞丐,不是知縣不作為,就是假的,估計是現在的檢校,厥後的錦衣衛冒充的……

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詔:“鰥寡孤傲廢疾不能自養者,官為存恤。”

顧正臣隻是抬了抬手,開口道:“祭奠籌辦事件不成粗心,需查抄再三,不得有誤。”

老子是知縣,你們都老誠懇實交代。

詳細要求,不喝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樂,不睬刑名……

祭奠第一項,這第二項,則是佈施。

佈施以後,是錄囚,說通透一點,就是把縣獄梳理一遍,判了的,是不是判錯了,冇判的,是不是該判了,該放的,該打的,該殺的,按律措置或上報。

苦熬兩年,冇有把前任知縣熬走,幸虧是老天開眼,把前任知縣的爹熬走了。

那就是說,既冇有打好仗,也冇做好祭奠,這還算一個國度嗎?

遵循要求,知縣需求每個月親身點視糧米,負擔查詢困難、冇法儲存下去的百姓,將其送入養濟院,如果有人浪蕩在外乞討要飯,那就是知縣的瀆職了……

嘴上冇毛的人都開端派來,這不是亂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