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陶提學笑了笑道:“看了再說。”(未完待續。。)

考了一上午,有些怠倦,林延潮將四書題題目看了一眼,伏案閉目養神。

謄寫時,筆墨要工緻簡練,卷麵不能有塗抹,更不能把卷子內容寫到糊名的處所上。林延潮想考場上不會有這麼逗的人吧。

不過測驗既是糊名製,就不能提早交卷,要求主考官口試了。

從考籃裡取出吃食後,林延潮吃了一些,稍有些飽腹感就好了。人在如許半飽之下,狀況最好。

這一千多份卷子,不是由陶提學一人看,來到差前,他部下就請了好幾個精通文墨,能看文章的幕賓。

糊名以後,然後陶提學還請了府學教諭,縣學教諭,在一旁監督。

這件事在當時傳為嘉話,張居正遲了三年落第後,還對湖廣巡撫此舉非常感激呢。至於孤負陳知府,粉碎了端方。他乾脆就拿糊名製來推委。對於陶提學來講,這倒是他對林延潮美意呢。

陶提學喝了口茶問道:“卷子如何?”

在幾個小處所稍稍潤色了一下後,林延潮就開端謄寫正捲了。

院試還真的蠻輕鬆呢,加上本身作文抄公的縣試,蒙題蒙對的府試,本身的孺子試一起過來,起碼考場上還是很順利的。

√, 陶提學笑了笑,當日他看過林延潮的閒草集後,對他那篇為學的古文是讚歎不已,但對府試取中的時文,卻感覺華而不實,取為府試第一真是拔高了挺多。

院試的卷子收上來後,就由提學道與知府衙門書吏一併,將試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糊起,隻是儲存籍貫。

陳知府心想,這陶幼學看來野心不小,任滿要升遷了,有個當吏部侍郎的榜眼兄長真好。

卷子被呈送至陶提學的麵前放好,一旁充當提調官的陳知府嚇了一跳心道,你玩真的,我還覺得你隻是作個模樣的。

當時他會顛覆先前設法,會以為十四歲的秀才,對於大明而言,雖談不上各處都是。但也是蠻多的,幼年得誌談不上。人家張居正。當今的首輔大人,十二歲就是秀才了。而嘉靖年間的首輔,大奸臣嚴嵩,十歲就進學了,說出來你敢信?

但是如果林延潮再拿府試時那等時文,來院試招考,他決然是要罷落的。如許的文章嘉靖年拿出來時還行,到了隆慶萬積年就不可了。他賣力一省文教,當然需指導士林文風的方向,不能讓這大好苗子走入了歧途。

陶提學這麼想著之際,卻見公堂林延潮猛地睜眼。揮筆寫文。陶提學笑著捏須心道,不知本日他可否聽進本身的話,再看到一篇冷傲的好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