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一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每個理學弟子,為何要先拜孔子,拜孟子,再拜朱子,程子,順次拜下來。這是因為理學的主旨,就是以為‘道統如同天道,傳承自有頭緒,聖聖相承’。

但是令林延潮最哭笑不得的就是,身為穿越者,他身上所照顧的大殺器,就是閻若璩寫的《尚書古文疏證》,以及後代專家對《尚書古文疏證》的彌補。

本來本身不知不覺竟在裡,獨坐了一天,連飯也健忘了吃。

想到‘我注六經,六經注我’,林延潮思路翻湧,這八個字是甚麼,是聖賢之道。↖↖,

以後王陽明初創心學後,再也冇有格過竹子,隻是道爾等把經籍解釋再好,看起來再有事理,又如何樣。那隻是聖賢的事理,卻不是我的事理,隻要我內心不認同,那就是然並卵!

到了朱子寫大學章句時,用了本身和程子的觀點,來註釋孔曾二人所言經一傳十,他並冇有亦步亦趨地作註釋,而也是提出了本身的道。

不過現在理學老氣有點重了,朱子以後,元明的經學,大抵上就是把彆人掰爛了揉碎了,咀嚼過一遍的東西,你再拿來再咀嚼一遍,吐出來再給彆人吃。

但究竟上這一夜……

以是我們理學的儒家弟子,能夠高喊一聲,我們學得是甚麼,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承平!事理也就在這裡。

《尚書古文疏證》恰好就是樸學大成之作。

後代彆史裡記錄這一幕,寫著‘忽一夏夜,林公心忽開暢,如門牖頓辟,樊籬壁落,今後學問大成。’

就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其他漢儒,宋儒的前麵,隻是用尚書的經義來解釋聖賢的思惟,而應當是用尚書的經義來解釋本身的思惟纔對。

那王陽明格竹子來講。

提及來有點噁心,大抵就是如許。

這也是理學和心學的觀點,找到本身的道,也六經注我的‘我’。

咱但是徹完整底實際主義者,不管黑貓白貓,能給我抓老鼠纔是好貓。

隨即林延潮轉念一想,隻如果書是好的就行,管你n條門路,我隻選一條,最快能幫我成名的門路!

讀書就是要經曆這麼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過程。

至於滿清思惟遭到鉗製,故而樸學大興,所謂樸學就是漢儒訓詁考據的一套,這就是在開倒車了。

ps:冇想到這一章寫得更加晚了,內裡闡述純粹是小我黑貨,大師看了一笑便可,不必太當真,如有近似,實屬偶合。u

一些根基體例把握今後,首要就是考據和訓詁了,這是要博聞強記來搞定了。這恰好是林延潮的特長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