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第一百九十六章 識破(一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固然林延潮總感覺前人皓首窮經,好似整日鑿井很好笑,但真正到了失傳的一日,才知具偶然是如何貴重。尚書作為五經之一,從先秦至民國,傳承了兩千餘年,中原幾經榮枯,但倒是代代相傳,本日雖江山猶在,但文明傳承卻斷絕了,這是多麼的哀思。

另一人笑著道:“你有所不知,林相公不擅詩賦,這是眾所周知的。我猜大抵是文集吧,林相公的文章有蘇韓之韻,如果刊售定可一讀。”

那墨客聽林延潮之≯∽,言,微微點頭。

想起上一世偶爾看了一篇報導,自顧頡剛,劉起釪故去後,為尚書注經在當今已是成為絕學了。想到偌大中國十幾億人丁,竟是再找不出一小我時,林延潮心底是有些悲忿的。

林延潮此言一出,合座嘩然,古文尚書疑為偽篇,乃是當今治尚書每一名儒生心底的大疑團,一千年來很多讀書人提出疑問,但卻無一人拿出證據來指證。而林延潮竟然篤定的一口證明瞭,難怪他們不信。

他這本書首采的還是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其次是近代國粹大師顧頡剛,劉起釪的尚書學。

一名儒生向林延潮作揖道:“書經之難。不亦於易,汝不過十五六歲少年。若真要說有甚麼建立,一個字難,除非汝是生而知之者,當然汝治書經定在我輩之上,到時書稿一成,吾必然拜讀。”

要曉得我們的首輔張居正,為了給當明天子讀書,寫了一本尚書直解,作為小天子的日講宮內讀本。

想到這裡,林延潮咬了咬牙,心道不管如何說,這本書籍身是寫定了。(未完待續。。)

林延潮道:“回老先生的話,天下興衰治亂。古文今文多有偽篇,因筆墨變遷而沿誤的詞句不知多少,故而我取開成石經拓本對校。”

其四是研討尚書用字造句的文法,並和甲骨金文作比較。最後才作全數的考定。

那老儒聽了捏須點點頭道:“善。”

林延潮答道:“書經,乃六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鄙人覺得欲貫穿五經,學易,若欲挈領五經,學書。”

以是他現在手頭上這份稿子,不是本身的心血,而是後代國粹大師對尚書經義的畢生觀點。

當今國粹式微,比如道統失傳,這個期間國粹昌隆,如果能將閻,顧,劉幾位大師的心血,著書頒發,不知會在這個期間讀書人裡,激起如何樣的共鳴?

林延潮對儒生拜讀道:“倉促而作。不敢談精思,到時有錯誤之處還請兄台斧正。”

那人笑著問道:“林相公的詩集,我等決然是要看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