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見。”高拱道。
李春芳等聞之,皆唏噓。高拱接著道,“府州縣正官,有民社之寄,自當躲避。非有民社之寄者,如學官、倉官、驛遞官、閘壩官等等,其官甚小,其家多貧,何必非要隔省任用?路途遙遙,有棄官不任者,有離職而不得歸家者,其情甚苦。如此,欲使在官者放心以修職,亦難矣!故此類官可在本省隔府處所任用,於躲避之法,無礙!”
“嗯,叔大之言甚是。”高拱由衷讚歎說。
“未免太龐大了!”趙貞吉道。
“用人行政,大而化之,焉能稱治!”高拱情感有些衝動,聲音也大了起來,“當規定邊方,使中外周知,加意經理。”他翻開文稿,“鄙人多方谘商,覺得當規定薊、遼十八州縣,山西二十六州縣,陝西十七州縣,凡六十一州縣為邊方之地。其他雖是薊遼山陝所屬,但不能稱其為邊方。”見李春芳等人點頭,高拱又道,“邊政改製,要在改用人之製。邊方乃國度流派,而所用官員非雜流,則遷謫;非遷謫,則多是考查定為才力不堪之人,焉能有治?國度用人,不當為官擇地,隻當為地擇官。邊方既要緊之地,尤宜以賢者處之。此後各邊州縣,必擇年力精強、才華超邁者授之;或政績凸起兼通武事者調用。以三年為期,比本地之官加等升遷。政績優良者,以軍功論,破格擢用。如才略恢弘可當大任,即由此為兵備為巡撫為總督,無不成者。概而言之,邊方州縣必用良才;有邊方經曆之良才特減輕用!”
“襲故套最簡樸!”高拱忍不住辯駁說,“但是,邊患可弭乎?疆圉可固乎?”似是為製止爭辯,他接著又進入了主題,“再言邊政改製。”他俄然叫李春芳,“興化”,又轉向趙貞吉,“內江”,兩人坐直身子迷惑地看著高拱,高拱問,“朝堂常常言邊防、邊患、邊政、邊務,那邊可稱邊?”
“你掌銓政,你說了算。”李春芳酸酸地說。
“好好!”陳以勤站起家,“我這就上疏求去!”
陳以勤點頭不語,趙貞吉似在揣摩著。高拱持續道:“其二,破報酬均等之製。時下官員報酬隻論品級,統統均等,看似公允,實則大不公。邊地文武官員誠宜特示優厚,有功則加以不測之恩,出缺則進以不次之擢,使其功名常在人先,他官不得與之同論資格。且邊地官員當有休假之法。如其在邊日久,著有成績,則特取回部休假,使其精力得息而不疲,聰明長裕而不竭。”